6月19日,《三峡日报》刊发《民资纷投宜昌重大项目》一稿,引来多方关注。“共抓长江大保护”下宜昌破解“化工围江”困局,破中有立,实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经济吸引力不降反升,民间资本投向是把衡量尺。
在转型期一度有人唱衰宜昌情势下,民间资本没背宜昌而去,反而纷投宜昌,其中原因是什么?
重大项目与国家调整同向是吸引力之一
坚持绿色引领、高质量发展,宜昌先于他人壮士断腕,吸痈剜疴,去的是疾,割的是疮。在新一轮竞争中,宜昌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谋篇布局,为新兴产业腾退出巨大发展空间。
今年全市谋划拟新开工的888个项目中,生态环保领域有68个,总投资238亿元,这其中包括投资103亿元的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示范、投资31亿元的与三峡集团合作示范工程等,这些正是宜昌坚持绿色发展的“红利”;社会民生领域有79个,总投资207亿元,包括投资30亿元的十六化建棚改、投资19亿元的亚行贷款宜昌养老综合服务示范项目等;新兴产业有587个,总投资2060亿元,包括投资35亿元的陶瓷电容原材料、投资30亿元的深海智能装备产业等;基础设施领域有154个,总投资962亿元。包括投资181亿元的宜昌至郑万铁路联络线、投资23亿元的江城大道下段工程等。
“中部崛起”,宜昌肩挑重庆、武汉,发展空间巨大。
市场开放是宜昌对外吸引力之二
宜昌曾是沿江最早开埠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二十年,宜昌快速发展正得益于开放。进入新时代,遵循“非禁即入”和“三个平等”原则,宜昌加快开放步伐,油气领域开放招商、铁路领域开放招商、民航领域开放招商、公共服务领域开放招商……
PPP领域是吸引民资的重要平台,宜昌设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管理中心,建立PPP咨询库和专家库,出台实施意见,制定操作规程、管理办法等,保障平台平稳推进。目前,全市纳入平台管理的PPP项目达77个,总投资765.9亿元。
为增强这些项目的对外吸引力,以物有所值、财政承受能力“两个评价”为导向,宜昌将市场化程度较高、收益比较稳定、价格调整机制灵活的项目优先作为试点。目前,为获得国际金融组织等更高平台重点支持,宜昌争创国际老年友好城市,打造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贷款PPP项目样本。宜昌养老PPP项目已获得亚行贷款支持,与世行国际金融公司也已签订合作备忘录。
投资环境舒适是宜昌对外吸引力之三
舒适度,是人对生活的追求,干事创业亦然。
为提升营商环境建设,让中外客商中意留下来,宜昌主要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办事更方便。深化放管服改革,宜昌在诸多领域走在了全国前列。目前,在宜昌,审批事项集中度已提高到了91%;省、市、县、乡、村“五级联通”,政务服务“一网通办”,90%事项网上可办、50%事项全程网办。“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一般投资项目审批从立项到验收提速50%,其中工业项目50天,市政工程43天。去掉了门槛、提高了效益、赢得了民心。
二是金融平台给力。今年前五月,全市各项贷款余额3294亿元,比年初增加171亿元,同比增长10.14%。融资担保、股权投资基金、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等等,多渠道支持,多部门参与,为项目建设融资创造了良好环境。
三是积极减税降费。仅去年,全市增值税共计减税41.91亿元、减轻企业负担90.96亿元。2019年度,全市制造业纳税人预计减征城镇土地使用税1365.17万元。
6月5日,国家发改委投资司来宜就促进民间投资、PPP监测服务平台运用来宜调研,对宜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投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民间投资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凑巧的是,6月13日上午,宜昌上榜2019浙商(省外)最佳投资城市名单,成为湖北省唯一代表。
“中国最佳投资城市”、“中国最适合开设工厂的城市”、“中国十大最具发展潜力城市”。宜昌的美誉度是大家公认的,也是宜昌人自己挣来的。(记者 章良 通讯员 刘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