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宜昌频道

兴山“和”文化引领乡村文明新风尚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6日20:24 来源: 荆楚网

兴山和平乡居。通讯员 供图

和平村六尺巷传承新时代谦和礼让文明风尚。通讯员 供图

“和美”文化浸润昭君故里。通讯员 供图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乔长姣、黄青青)“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初雪过后,兴山县榛子乡和平村银装素裹,显得格外静谧安详,几名从武汉来的游客正津津有味地听村民讲“六尺巷”的故事。

几百年来,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与邻居各让三尺解决宅地纠纷的故事,传承着谦和礼让的文明风尚。而在“和美”文化浸润的昭君故里,这个故事在引领乡风文明上有了新的诠释和传承。

上世纪80年代,和平村村民张立和邻居张国祥在修建自家房屋时,为了畅通道路、方便邻里,两家人在建房时各让三尺,还默契地给这个巷子取名“六尺巷”,这里也成了榛子乡“和”文化最初的发源。2019年,榛子乡在大力推进民宿农家乐改造时,“六尺巷”的匾额便高悬在巷子口,围绕该故事修建的“和悦广场”“和乐林”“和议亭”,也成为前来此地的游客必到一个打卡点。

文明乡风“和”为魂,邻里和睦、孝老爱亲是关键。

走进和平村二组,王立平的名字无人不知。这个年逾花甲的农妇,二十多年如一日,尽心尽力伺候公婆,操持家务,如今,公公已经99岁,婆婆96岁,但仍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而打理好老人的生活起居已成为王立平每天最重要的事,吃好穿暖,为老人买水果、营养品,还经常带着儿女陪老人一起散步、聊天。在这种家风熏染下,四世同堂的一家人和乐融融,也成为乡亲们学习的榜样。

在推进乡风文明中,榛子乡坚持将“和”文化贯穿基层治理的始终,“立”“破”并举。

2017年以来,榛子乡对老百姓头疼的“人情”问题把脉问诊,将“人情风”专项整治行动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突破口。村干部、五老乡贤、红白理事会等人员,一遍遍上门晓之以情,在劝导中感化群众,营造了狠刹人情风、保留人情味的和谐氛围。

人情风的倡议刚发出不久,板庙村五组贫困户向永章因病去世,兄弟向永和负责料理后事,还没等村干部上门劝导,该组小组长便打来电话:“为了响应‘人情风’号召,他和家人决定不摆排场,不收人情。”面对别人的不解,他斩钉截铁地说道:“我读书少,说不上个一二三,但我们农民挣点钱不容易,现在提倡丧事简办,我要积极响应,带个好头”。如今,在榛子乡,像向永和这样不摆酒席、不搞排场的越来越多,老百姓的“辛苦钱”真正用到了刀刃上,而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落后观念的悄然消解,更是文明新风的生机勃发。

围绕“和”文化,榛子乡大力开展“十星文明户”“孝老爱亲”“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等评选活动,并着力推进孝老爱亲等理事会建设,打造文明新风的特色示范,“家风转化、民风优化、乡风教化”的和乐氛围正在榛子乡日益浓厚。

【责任编辑: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