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宜昌频道

秭归非遗传承人创业记:“小糕点”成“大事业”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04日18:12 来源: 荆楚网

非遗传承人郑邦龙(右)与妻子吴前敏用传统方法油炸麻花。(通讯员 郑家裕 摄)

村民用传统方法手工制作芝麻饼。(通讯员 郑家裕 摄)

荆楚网客户端—荆楚网消息(通讯员 郑家裕)1月2日上午,在秭归县郭家坝镇文化村,非遗传承人郑邦龙在自己创办的文化食品加工厂里忙得不亦乐乎,案板上的麻花、碳火上的芝麻饼、油锅里的土豆片香气扑鼻,当地村民、外地商贩等购买者络绎不绝。

郑邦龙的祖父王必富曾跟随四川人陈师傅学习糕点手艺,后来,王必富的“王氏斋货铺”生意火爆,雇工达20多人,产品远销四川。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郑邦龙由于家庭困难,初中未毕业就拜祖父的徒弟周册生为师,家传手艺得以重新传承。

学成之后,由于缺少启动资金,郑邦龙先后到远安挖煤、秭归城建筑工地挑砖,为心中的梦想努力打拼。打工两年后,他终于挣够了开店的本钱,于是回到郭家坝镇文化村,租了一间小房,置办好必备用品后,开了一家糕点店。

传统手工制作工序复杂,郑邦龙每天从傍晚开始一直要忙到第二天凌晨,天不亮就又要背着背篓进村入户叫卖。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秭归,大多是土路,郭家坝镇还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骑车卖一天货回来,成为泥人是常事。

1999年,妻子丢下刚1岁多的女儿,离家出走。郑邦龙每天把女儿放到摩托车的油箱上,用一条带子把女儿与自己绑起来,车后面的货架上放上副食品,进村串户沿途叫卖。

不久,同村青年吴前敏走进了郑邦龙的生活。两人结婚后,郑邦龙在家制作糕点,吴前敏外出销货。由于夫妻俩始终坚持传统工艺,在祖传秘方的基础上不断摸索开发出系列副食产品,得到周围乡亲的认可,小店铺有了快速的发展。

如今,郑邦龙夫妇用传统手法制作的系列副食品供不应求,远销到秭归周边县市,年收入已近200万元。自己脱贫了,他没有忘记村民,本村10多名村民在他的糕点店打工,每年收入达到30多万元,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

【责任编辑:曹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