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最新消息

兴山返乡能人合伙创业带富烟农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0日21:06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张军、向家兴)初春乍暖还寒。3月9日上午,在兴山高桥乡贺家坪村,刚淋过细雨的山路泛起些许泥泞,返乡创业能人陈爱柱正在烟叶育苗大棚查看烟苗生长情况。

“今年节后,我选择了留在家乡,与人合伙发展烟叶200亩,在如今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相信在农村这个大舞台,必有大发展。”初次见面,陈爱柱就快言快语介绍了自己萌发返乡创业想法的原因。

高桥乡地处鄂西北山区,山大人稀、过去经济落后,很多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精准扶贫开展以后,各级帮扶持续加力,全乡上下齐心战贫,乡里的基础设施得到全面优化,水电路网样样齐备,产业发展起来了,乡村美起来了,老区焕发出新气象。如今,越来越多有见识、有热情、有智慧、有能力的有识之士看到了家乡发展的希望和前景,选择“逆流”回到故乡,用行动带领乡亲们共奔小康,陈爱柱就是其中的一员。

陈爱柱与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成年后挥手离别家乡和父母,只身一人南下浙江闯荡。10余年来,他干过小工、搬过砖、修过水电、当过流水线工人……除开吃饭、租房、穿衣等日常开支外,一年能攒下几万块钱。2020年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在家乡滞留两个多月,加入了高桥乡“疫情防控村民志愿队”,每天配合村干部开展疫情防控指导服务。

“那段时间,我再一次走遍了从小生长的故乡,看着一条条硬化道路通往各家各户,一幢幢新房子错落有致地建起,一片片绿色的农田遍布其间,与十几年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既欣喜又惊讶!”陈爱柱回忆。

“5月份我又去了浙江,但在这半年里,我一直有回家的冲动,一方面父母年纪大了,孩子在家读初中,需要人照顾;另一方面,大家都在家搞得热火朝天,种烟叶的、搞蔬菜的、搞旅游农家乐的,比我在外面辛辛苦苦挣得还多,很羡慕。”今年春节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爱柱听到同乡陈勇、刘世虎介绍他们返乡种植烟叶,每年在家就能挣到10多万时,陈爱柱再一次燃起了激情和梦想,也想跟他们一样在家乡“大展拳脚”。

陈勇连续6年年均种植烟叶30亩,2020年仅烟叶收入就有10多万元,多次被高桥乡党委政府评选为全乡“烟叶产业大户”“致富带头人”。刘先虎每年种植烟叶30余亩,年收入过10万元,同样也是一个有梦想又有行动的产业发展带头能人。于是,3人一拍即合,定下了“烟叶合伙人”计划,共同合伙出资,通过集中流转土地发展烟叶200亩。

“通过烟草部门技术员的悉心指导和自己学习摸索,我对自己的烟叶种植技术很有信心的,之前就想扩大种植规模,但由于请工难、用工难、工价高,再加上一个人拿不出那多的资金流转土地,精力也有限,一直没有实现”。陈勇说,随着农村老烟农年龄逐步增大,大量有学识有见识的年轻人外出务工,一方面,发展种植产业因劳动力短缺面临“用工荒”,导致大量田地荒废,另一方面,想在家乡就地创业又找不到共同合作的伙伴。

近些年,“在哪种烟、谁来种烟”的难题如一座大山压在陈勇和很多烟农身上。为打破瓶颈,兴山烟草部门引导烟农组建专业合作社,成立家庭农场,集中流转土地规模化种植,种植小户选择一起抱团发展等一系列探索。

“通过政府及烟草部门引导,让土地流转到愿意种田的人手里,进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可能是今后发展的方向。”该县烟草部门分管烟叶负责人李春节介绍。

近年来,烟草部门在高桥乡探索了种烟大户带小户抱团发展模式的研究,种烟大户有资金充足、烤房完备、农机齐全的优势,但受制于土地流转价格高、聘请懂技术的稳定劳动力难;种烟小户因长年种植技术成熟,但年龄偏大无法满足劳动需求、资金不足、缺少必要的烤房和农机、抵御风险能力差,通过探索大户带小户抱团发展,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在组织形式、生产质量和收入回报上,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促进烟叶面积稳定和生产质量提高,既培育产业发展大户,又拉动小户生产稳定。

“今年我们3个人共同合伙出资,在贺家坪村集中流转了170亩烟田,再加上我们自己的30亩,一共发展了200亩烟叶,陈勇主要负责种植技术,我和刘世虎主要负责日常生产管理,集中力量把烟叶质量搞起来。”看着育苗大棚里正在努力成长的烟苗,陈爱柱对自己的“烟叶合伙人”创业计划满怀信心。

为解决烟叶后期田间管理、采收和烘烤用工问题,他们还在谋划组建产业服务务工队,把本乡有劳动力的人组织起来,既能够便于种烟大户请到稳定的用工,又能带着队员们学习生产技术带动发展,还可以为其他的农户提供劳动力输出服务。

高桥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李明锋介绍,烟叶历来是高桥的主导产业,也是村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为了稳定烟叶规模,切实解决烟叶发展过程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乡里每年都出台了烟叶产业扶持政策,还安排专班帮助烟农协调土地流转,当好烟农们的坚强后盾。

这两年,一些有理想、有担当、勇于改变的能人乡贤,正从城市回流乡间,奔跑在追梦的道路上,带领乡亲们将传统小农生产转向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激发出改变乡村、脱贫致富、助力振兴的阵阵涟漪。

【责任编辑:刘建维(二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