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龙宁(左三)到宜昌指导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工作。通讯员 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叶声)4月20日,省住建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龙宁到宜昌指导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工作。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工作真实反映了城市发展演变,发掘建筑历史、文化、艺术等价值,延续城市文脉,提高新型化城镇质量。
宜昌市历史建筑铭牌。通讯员 供图
根据湖北省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规定,经宜昌市住建局组织专家评审、市政府审核批准并公布,住建部门对“宜昌第一楼”原宜昌日报社门楼等首批6处历史建筑挂牌保护,挂牌后,由属地政府负责保护利用。
“宜昌第一楼”——原宜昌日报社门楼
宜昌日报社门楼。通讯员 供图
位于东山大道和果园二路交汇处东侧,三峡日报社大楼西侧。始建于1924年,原址在解放路,当时号称“宜昌第一楼”。1949年至1979年期间,宜昌日报社在此楼办公。2007年,原址拆除,报社用拆下的大楼原砖,在现三峡日报社大楼西侧复建门楼,占地面积13平米。
宜昌开埠历史见证——云集路29号建筑一栋
宜昌近代开埠的历史见证。通讯员 供图
该建筑是宜昌1876年被辟为通商口岸后,民国初期由外国人所建。建筑为两层砖混结构,楼高约12米,面宽24米,进深14米。面阔五间,其中正屋3间,廊屋及厢房各1间。该建筑典雅庄重,是宜昌近代开埠的历史见证,有较高的建筑艺术及历史价值。保存基本完好。
苏式砖石结构建筑——桃花岭6号2#、3#楼
苏式砖石结构建筑。通讯员 供图
位于桃花岭6号,始建于1950年。其中2号楼为四层,3号楼为三层,均为苏式风格,砖石结构。两栋建筑均是由原宜昌行署组织建设,当时主要为接待援华来宜的前苏联专家和学者。
甲街墙建筑——原湖南会馆外墙
西坝甲街民居外墙。通讯员 供图
位于西坝街道办事处甲街3号,甲街墙叫法形成于清末民初,原为长江航运上湖南人为“跑码头”出资修建“湖南会馆”的外墙。因其墙在甲街别具特点而称之为“甲街墙”。
清东湖行辕古城镇——西坝皂角树民居
西坝皂角树民居。通讯员 供图
位于西坝街道办事处皂角树巷中段南侧,始建于清朝末期,原隶属于清政府东湖行辕古城镇,坐南朝北,木架板壁结构,硬山式两面坡屋顶,两侧山墙为青砖竖砌斗墙,四级“马头墙”,檐下墨绘花卉、动物图案,风格别具特色。
20世纪六十年代建筑代表——云集路21号1#、2#楼
云集路21号2号楼。通讯员 供图
该建筑位于云集路21号,始建于20世纪六十年代,原为宜昌市委办公楼,砖混结构,具有明显的时代印迹。1号楼高4层,占地面积700平米。2号楼高3层,占地面积200平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