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讯(见习记者郭梦宁 通讯员何坤)5月28日,宜昌市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考核“三连冠”新闻发布会召开,在全省考核中综合评估为优秀等次的15个专项战役中,宜昌市有14个专项战役评定为优秀等次,以98.6的综合成绩在全省17个市(州)指挥部考核中稳居第一,以历史最优成绩蝉联全省考核“三连冠”。
2020年,宜昌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高到308天,PM10、PM2.5与2017年相比分别下降27%、18%,空气质量改善幅度位居全国第五全省第一;长江干流稳定达到Ⅱ类水标准,南津关、云池、荆州砖瓦厂3个国考断面总磷浓度较2017年分别下降26%、46%、49%。
“转型升级”翻开新篇章
该市纳入“关改搬转”的134家沿江化工企业中已累积完成任务119家。全面加强“三磷”综合利用,压减磷矿开采量300万吨,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41%,宜昌破解“化工围江”典型经验做法被国务院通报表彰并在沿江11个省推广。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1.6%,化工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美丽生态正转化为美丽经济,旅游人数连年增长,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6.3%。
“碧水行动”取得新成绩
该市31座县城及以上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一级A排放标准提标改造,新增污水处理能力34.0万立方米/日。强力推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已完成溯源1229个,立行立改1050个。全面完成集中式水源地保护区问题整改,县级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完成建成区11条河流187公里不达标水体整治。持续开展“清废行动”,加强船舶污染防治,累计拆解、注销船舶126艘,完成新建船舶检验95艘,建成投运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码头10个。
“生态廊道”焕发新容颜
宜昌市政府把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修复列为一号改革工程,坚持“四季挖窝,三季种树”,推进“治水、治岸、治绿”,打造长江宜昌段232公里生态廊道。共取缔非法码头216个、采砂场134家,腾退岸线42.7公里;全域生态复绿5.27万亩,修复长江岸线94公里、支流岸线196公里,磨基山公园、滨江公园等一批新晋网红“打卡点”,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好去处。
此外,宜昌“生态小公民”教育活动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点赞;长江大保护意识深入人心,涌现了“三峡蚁工”等近百个生态公益组织;黄柏河流域治理经验获第二届湖北改革奖在全省推广,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一;国内首创的“净小宜”船舶污染物协同治理信息系统APP,实现了船舶污染物在线接收转运及处置一键通;宜昌荣膺2020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2021年宜昌荣膺中国十大秀美之城。宜昌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阶段性收官的目标,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