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在童伴之家玩“老鹰捉小鸡”游戏。通讯员 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许宏清)5月29日,久违的阳光铺满茶乡五峰。在仁和坪镇富裕冲村的童伴之家,10岁的杨紫媛正和小伙伴们与“童伴妈妈”郑礼娟一起做着游戏,“抓耳朵”“萝卜蹲”“老鹰抓小鸡”,一个个游戏让孩子们乐开了花。
“童伴之家开办之后,活动一次都没缺过。”杨紫媛的奶奶薛士英介绍,杨紫媛在邻村上四年级,平日里寄宿在校,周末总要赶到村委会旁的童伴之家玩上一番。
孩子们在童伴之家做泥塑手工。通讯员 供图
薛士英单家独户居住在十里开外的一片山林旁。“农村人甩不开田里活,前几年紫媛还小,只能把她一个人‘关’家里。”59岁的薛士英解释说,杨紫媛出生后一直跟随他们老俩口生活。以前,每到周末,老俩口下田干活时,小紫媛总会合上门栓,把自己‘关’在屋里,一个人守着院落,读书学习或者游戏娱乐,与花草交朋友……
去年秋季开学,中国扶贫基金会“童伴妈妈”项目落地五峰。杨紫媛所在的仁和坪镇富裕冲村是五峰的项目村之一,在村委会大院腾出房屋建设童伴之家,配备“童伴妈妈”和相关文体娱乐设备,供村内孩子们课后来学习玩耍。
“母子”俩一起做手工。通讯员 供图
“这次报名人数最多,一下子来了29个孩子。”童伴妈妈郑礼娟介绍,原本她已和学校对接好了后天的“六一”活动,但思来想去,童伴之家的周末活动还是得照常开展。
富裕冲村村有219名儿童,有的住在大山上,过来实在不方便,郑礼娟便联手村留守儿童管护员李敬玉一并接送。
工作半年多来,郑礼娟渐渐对“童伴妈妈”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比较而言,山里的孩子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需要伙伴,更需要妈妈的爱和陪伴。因为,对孩子们健康成长而言,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童伴之家是孩子们的管护平台,更是给与孩子爱和陪伴的家。”五峰民政局副局长杨军介绍,童伴之家项目旨在通过“一个人、一个家、一条纽带”的模式,以童伴妈妈为抓手,以童伴之家为平台,以县级横向联动机制为保障,为村级留守儿童建立安全监护网,为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与保护探索有效途径,为各类政策落地提供参考。
童伴妈妈家访入户。通讯员 供图
按照项目计划和村情需求,五峰优选出首批10个项目村,选任的10名童伴妈妈自带母性光辉,陪伴孩子们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活动娱乐,同时发挥身为母亲得天独厚的情感触角,以281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为重点,及时发现解决一些孩子身上的隐性问题。
“植树节时,组织亲子植树;图书日时,全体孩子共读一本书;过春节前,组织孩子们一起过年包饺子;还举办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成长’趣味运动会……”郑礼娟兴致勃勃描述着孩子们参与活动的开心快乐,说起孩子们潜移默化的细微变化也欣喜不已。
山区留守在家的孩子。通讯员 供图
让杨军还欣喜的,是国家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日益重视。此前,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教育、团委、民政等多头推进。如今,已初步形成了“民政主管、多家联动、合力推进”的格局。尤其是,在中央层面已成立了未成年保护领导小组,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即将正式实施,这些都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强保障。
“期待着更多留守儿童问题能够在基层发现后,通过县级资源链接与整合,早日得到闭环破解,助力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杨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