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宜昌市夷陵区东湖高中的一节社团课上,“毛狗团子”非遗技艺传承人邹大兴在讲非遗文化故事。通讯员 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闻玉强 通讯员韩志林)5月28日,宜昌市夷陵区东湖高中食堂二楼时而掌声雷动,时而鸦雀无声,一堂生动的社团活动课正在进行。为了让学生们感受非遗饮食文化的魅力,该校特地邀请兴山非遗技艺传承人邹大兴来给师生讲述“毛狗团子”的故事和烹制技艺。
在社团课上,传承人邹大兴现场讲述了非遗美食“毛狗团子”的历史渊源、自己和“毛狗团子”结缘的故事,并演示了毛狗团子的制作技艺,还手把手指导师生们制作、体验。
学生们尝试制作“毛狗团子”。通讯员 供图
据了解,“毛狗团子”也称荞麦粑粑、“毛裹团子”等, 是本地一种传统美食,源自“正月十五赶毛狗”的古老习俗。以前家家户户都会蒸制“毛狗团子”。随着时代变迁,“赶毛狗”和吃“毛狗团子”的习俗渐渐被人们淡忘,会制作“毛狗团子”的人也越来越少。随着乡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持续推进,“赶毛狗”习俗和吃“毛狗团子”又逐渐回归。
从事餐饮行业20多年的邹大兴最初做“毛狗团子”,是为了帮助患病母亲降“三高”的,后与“毛狗团子”结下不解之缘。近年来,在传承的基础上,邹大兴将“毛狗团子”的制作工艺加以改良,更适合现代人口味,并坚持宣传推广,使其进景区、进校园,让更多人了解“毛狗团子”,并成功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年,他又带领周边父老乡亲推广种植荞麦,走上增收致富的新路。
邹大兴和“毛狗团子”的故事让师生们很受感动,在现场指导环节,邹大兴从揉面、擀条、掐团、压饼、包馅、捏团成型,到上笼蒸熟,每个步骤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师生们也都学得积极认真,生怕漏过一个细节。
非遗美食颇受同学们欢迎。通讯员 供图
刚出锅的“毛狗团子”端出来,香气四溢,师生们大快朵颐,纷纷感叹当天的社团课既吃到美食,又学到知识技能,真是大有收获。“好香啊,这还是我第一次吃到毛狗团子呢,这么好的非遗美食要好好保护和传承。”高二学生李妍兴奋地说道。
东湖高中副校长刘昌桂表示,非遗美食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此次社团活动,用美食唤醒记忆,用技艺复苏情怀,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知识,开阔眼界,体现了东湖高中秉持的“立德树人 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走“综合+特色”的特色办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