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宜昌频道

寻找宜昌田园优品①│“鲟”找亿年前的味之“谜”语

发布时间:2021年06月02日22:20 来源: 荆楚网

寻找宜昌田园优品系列报道,首期走进清江(宜都)鲟鱼谷。视频摄制:郭裕铭、皮雪静、唐姝亚。部分素材由宜都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开栏语】

“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好山好水出好物。

秀美宜昌,山川形胜,风物殊佳。荆楚网记者踏访山乡园田、河川湖泽,俯仰地域灵秀,溯源道地风物,探寻乡土根脉,用镜头和文字去感触三峡宜昌的风光风物,记录小康路上美丽乡村画卷,助力农产品品牌建设,展示“两山理念”和乡村振兴在宜昌的生动实践。

今起,本网推出“寻找宜昌田园优品”融媒体系列报道,首期走进“两江明珠”宜都市,到高坝洲镇去“鲟”找来自亿年前的味之“谜”语。敬请垂注!

今起,荆楚网推出《乡村振兴》系列融媒体报道——寻找宜昌田园优品。

“寻找宜昌田园优品”栏目,首期报道走进清江(宜都)鲟鱼谷。陈雪松 摄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闻玉强、曹霓 通讯员陈雪松、廖新潮)时序孟夏,稻秧青青。在“中国民间谜语第一村”——宜都市高坝洲镇青林寺村,前来观光、研学的游客络绎不绝,省级非遗传承人赵兴寿的谜语传习基地也显得格外热闹,人们慕名来听“谜歌大王”唱谜歌、讲谜语。

6月1日一大早,看有学生来访,赵兴寿老人即兴创作了一则新谜:“身穿盔甲好威风,故乡原在长江中。农业产业现代化,今朝陆地见蛟龙。”谜底,就是与青林寺村有着不解之缘的“鲟鱼”。

本网记者在宜都市高坝洲镇青林古镇采访。郭裕铭 摄

今年年初,荆楚网记者采访省级非遗传承人赵兴寿(左一)。记者 闻玉强 摄

亿万年前的“水中熊猫”

资料显示,鲟鱼起源于白垩纪,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个体最大、寿命最长、最古老、最神奇、生命力最旺盛的一种鱼类,距今已有1亿5千万年(一说2亿多年)的进化史。曾与恐龙同时代生存,而恐龙早已成为化石湮没于岁月的尘埃中,鲟鱼却抵御住了冰河世纪的风雪洗礼和复杂的地质演变,存活至今。因此,鲟鱼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誉。

鲟鱼是现存最古老的鱼类,素有“水中熊猫”和“水中活化石”之誉。资料图

如今,通常所说的鲟鱼是指鲟形目鱼类,据媒体报道,全球现存鲟形目物种27种,我国自然水域分布8种。其中,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有中华鲟、达氏鲟和白鲟,均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物种。而白鲟已于2019年12月23日被正式宣布灭绝。

鲟鱼历经亿万年沧海桑田仍保持着古老而原始的相貌,鱼体呈梭形,吻长,口在颔下,无鳞无刺,背部、腹部以及身体的两侧共长有五排菱形的骨板用来保护自己,就像身披铠甲。成年鲟鱼能长到数百斤,最大者体长可达五六米,重一两千斤。

我国先民们很早就认识了鲟鱼,古文献中,鲟鱼又有鱣、鲔、擅、鲟鳇、腊子等称谓,《吕氏春秋》敬鲟鱼为神鱼,《本草纲目》也多有记述。如今,野生鲟鱼已被联合国华盛顿公约列为濒危动物,受法律保护,严禁捕捞。市场上合法销售的鲟鱼均是人工养殖的。

中国清江(宜都)鲟鱼谷。记者 闻玉强 摄

“鲟鱼之都”的产业嬗变

“清江清哟长江长,弯弯曲曲向远方,岸边木叶吹,江中渔歌长……”八百里清江“水色清明十丈”,流经世界硒都恩施,逶迤穿行生态“画廊”,水体富硒、水质优良,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宝库。另一方面,鲟鱼是冷水鱼,而清江冬季水温在12摄氏度以上,夏季水温不超过22摄氏度,养殖鲟鱼的条件得天独厚。

清江水质优良,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宝库。廖新潮 摄

曾经在清江河中流行的网箱养鱼。资料图

得益于优越的生态资源,上个世纪90年代,青林寺等村的村民们率先在清江高坝洲水库区尝试人工养殖鲟鱼,走上了致富路。经过多年的发展,宜都也成为名副其实的“鲟鱼之都”,鲟鱼养殖量占全国三成。

2016年,为保护一江碧水,宜都全面拆除网箱,推行陆地鲟鱼养殖,建立现代渔业基地,规划现代渔业产业园,推动水产业转型升级和养旅融合。红花套镇大溪鲟谷产业园、高坝洲镇天平山鲟鱼谷等产业基地相继建成投产。渔民上岸转产安置,产业升级,蹚出康养、文化、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清江流域生态优良,近年来,宜都市把“两山”理念转化为绿色发展的行动自觉。陈雪松 摄

清江鲟鱼谷养殖车间。记者 闻玉强 摄

天平山鲟鱼谷是宜都现代鲟鱼产业的代表性企业,站在养殖车间,只见室内外近500个网格状的鱼池规则分布,一眼望不到头。湖北清江鲟鱼谷特种渔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季坚义告诉记者,这里是全国最大的鲟鱼产业园,拥有世界最大室内生态养殖车间,项目一期面积超过47000平米,养着40万条鲟鱼。

作为全省首个鲟鱼养殖渔光互补项目,鲟鱼谷另辟蹊径采用生态循环的养殖模式,通过气泵和水循环、生物吸附降解等手段,变废为宝物尽其用,不仅养殖密度大,而且用水量节约了90%,饲料成本节省了30%,供养用电量减少了一半。

每一条鲟鱼都是一本游在水中的“活存折”。注:水体中“杂物”为太阳能光板透射光线。马敏 摄

鲟鱼全身都是宝。在清江鲟鱼谷,基地除了进行传统的鲜鱼和鱼子酱销售外,还尝试开发鲟鱼酒、鲟鱼生物保健品、鲟鱼皮具等一系列产品,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季坚义告诉记者,公司所产鱼子酱已经畅销欧美、中东和东南亚地区,每一条鲟鱼都是一本游在水中的“活存折”。

鲟鱼产业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近几年,村里围绕鲟鱼做文章,修建了鲟鱼观光路,吸引游客前来参观鲟鱼,品鲟鱼宴,打造独具特色的鲟鱼小镇,让村民都能吃上‘鲟鱼饭’。”天平山村党总支书记许长平告诉记者,一到周末,自驾来天平山的游客络绎不绝,参观鲟鱼是最受欢迎的项目,村里的农家乐、民宿生意也日渐红火。

季坚义向参加研学的孩子们科普鲟鱼知识。记者 曹霓 摄

记者采访时,就遇到了一群前来研学实践的孩子们,他们兴致勃勃地走进养殖车间,观察鲟鱼,了解其生活习性,并用手中的画笔画出鲟鱼和它的家园。季坚义介绍说,这里经常开展长江大保护公益宣传、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主题教育活动,努力培养“生态小公民”。

水上牧场,淌金流银。鲟鱼谷是宜都鲟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据了解,“鲟鱼上岸”后,宜都现养殖总面积达300亩,年产值近5000万元,解决就业千余人,成为宜都农村主导产业的“四朵金花”之一。

荆楚网记者走进鲟鱼谷养殖车间。郭裕铭 摄

非同“鲟尝”的人间至味

鲟鱼肉鲜味美,骨脆而香,口感鲜、嫩、滑、爽,清蒸、红烧、煲汤均可。自古就是有名的“盘中珍馐”。

文献有载:周朝时,鲟鱼被作为重要祭祀的祭品。三国魏晋时期的博物学家陆玑在其著作中提到“鳇(鲟),大者千余斤可蒸为臛,又可作炸,鱼籽可为酱。”《本草纲目》中将其描述为“其脂与肉层层相间、肉色白、脂色黄如蜡。其脊骨及鼻,并鳍与鳃,皆脆软可食。其肚及仔盐藏亦佳,其鳔亦可作胶,其肉骨煮炙及作炸皆美”。相传自唐代起,鲟鱼就成为皇家贡品,乾隆帝曾写过《咏鱏鳇鱼》诗作。

荆楚网记者采访鲟鱼烹制过程。记者 曹霓 摄

鲟鱼籽做的鱼子酱价格昂贵,被国际上称为“黑色软黄金”,与鹅肝、松露并称“世界三大美食”。而且严格来说,只有鲟鱼的籽可以被称为鱼子酱(caviar)。

更为神奇的是,鲟鱼可以一鱼成席:肉、骨、卵、鳃、皮、鳍、肝、胃等皆可作上等佳肴,一点也不浪费。季坚义在接待客人时,经常会单独支一口小锅,直接用白开水涮鲟鱼,而不加任何佐料。“清江水好,养的鲟鱼一点都不腥,白水炖鱼,原汁原味,肉鲜汤美,余味无穷,在宜都吃鲟鱼就这么任性。”话里行间,季坚义满腔自豪。

“黑色软黄金”鱼子酱。记者 闻玉强 摄

据了解,鲟鱼寿命最长可达一百五十岁,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几种不得癌症的生物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鲟鱼肉含蛋白质高达18%以上,而且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及脑黄金,以及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在欧洲,贵族家庭举行的高规格盛大的宴会,鲟鱼都是绝不可少的一道主菜。

季坚义向荆楚网记者讲解鱼子酱食用方法。郭裕铭 摄

鲟肝、鲟肉、鱼油、鱼籽、鱼胶、鲟骨及髓(龙筋)都有特殊的药用价值,鲟鱼的软骨不亚于鲨鱼的软骨,有抗癌功效,食之明目壮阳,延年益寿,民间有“鲨鱼翅,鲟鱼骨”之说,《本草纲目》等书对此多有记载。

宜都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人们的“健康”消费成为主流消费趋势,宜都“鲟鱼之都”这张名片必将更加亮丽。

鱼子酱加工车间。马敏 摄

优品档案

鲟鱼起源于约2亿年前的中生代,是现存最古老的脊椎动物之一,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鲟鱼肉蛋白质含量高达18%-29%,鱼油含量13%,赖氨酸含量达3%,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功能,对软化心脑血管,促进大脑发育,预防老年性痴呆具有良好的功效;软骨和骨髓(俗称“龙筋”)具有抗癌因子。

荆楚网记者试吃鱼子酱。记者 闻玉强 摄

【监制】余正华

【策划/统筹】闻玉强 曹霓

【视频/剪辑】郭裕铭 唐姝亚

【出镜/配音】皮雪静

【文案】闻玉强 郭梦宁

【出品】荆楚网宜昌编辑部

【责任编辑: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