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 (通讯员王兵、杨武松)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宜昌公安监管部门立足开门搞整顿,从社会普遍关切、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大事、小事、难事”入手,攻坚克难、主动作为,努力把“为群众办实事”各项措施办出成效。
病残吸毒人员收治专区解决病残吸毒人员“送戒难、收治难”。通讯员 供图
戒毒所延伸阵地办“大事”
6月17日上午,正在宜昌市三医院病残吸毒人员收治专区值班的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教导员朱毅兵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专区第一批收治人员黎某年已八旬的父亲专程赶来对民警表达谢意:“感谢你们救我儿子的命,你们为我们这种家庭、为社会做了一件大好事啊!”老人家坦言,儿子一次次毒瘾发作、一次次伸手要钱,让他心身憔悴,当他听到收治专区动工的消息就一直关注,希望早日将他吸毒成瘾的儿子送进来治疗戒毒。
长期以来,病残吸毒人员“送戒难、收治难”成为制约禁毒工作发展和社会平安稳定的“老大难”问题,少数吸毒人员自恃患有传染病、重病、身有残疾等,肆无忌惮在社会上进行盗窃、敲诈、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影响社会治安,损害法律公信力,成为政府部门一大“心病”。
2020年9月,在宜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投资500多万元在该市三医院建设病残吸毒人员收治专区,今年5月,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收治专区投入使用。该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按照市公安局统一部署,迅速行动、制定方案、组建专班,派出精干警力进驻,实行24小时值守,与医院选配的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担负收治专区安全管理、医疗救治等工作。
宜昌市公安局监管支队负责人表示,各级领导对病残吸毒人员收治专区建设运行非常关心,副省长、公安厅长徐文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泽江,副市长、公安局长上官福令亲临专区调研指导。收治专区将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加强警医合作,提升治疗能力,保障收治安全,积极探索病残吸毒人员收治管控新路径,努力实现“收治一个、震慑一片、安宁一方”的社会效果,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服务社会平安稳定大局。
宜昌市第一看守所便民停车场解决停车难题。通讯员 供图
看守所门前便民停车解“难事”
6月25日,宜昌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陈侃代表市公安局与停车场老板签订了租赁合同,标志“市一看便民停车场”正式投入使用。
多年来,由于受到空间限制,办案单位、律师、在押人员亲属来宜昌市第一看守所办案、会见、办事,车辆只能见缝插针挤停在看守所门前狭窄的道路两侧,经常造成交通堵塞、车辆进退不得,办案人员、律师、群众苦不堪言。
教育整顿期间,市第一看守所结合开门纳谏、“书记解百难”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在伍家乡、伍家岗区公安分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将看守所门前村民空地租赁,提供给全市政法办案单位、律师以及在押人员家属来所办案、会见、办事时免费使用。便民停车场设置近50个停车泊位,基本解决长期困扰大家的一看门前停车“老大难”问题。
来看守所会见当事人的百斯特律师事务所律师熊飚对看守所所长牟宗全说:“这个停车场的建成,是看守所为我们律师、办案单位办的一件大好事,我再也不用担心会见停不了车,每次起早床来抢车位了”。在看守所视频开庭的葛洲坝法院立案庭庭长贾立荣向民警表示:“便民停车场真是为我们办案单位来所办案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我们今后可以随时放心来所办案了,不用再为找不到停车位而发愁了。”
拘留所内开展日常法治教育。通讯员供图
拘留所日常教育做“小事”
“各位学员请注意,下面我们开始上课。今天,我们集体教育的主题是全面了解电信诈骗的手段及防范对策。”以上内容,是宜昌市拘留所民警陈阵正在利用所内电教系统对正在执行拘留的100余名在押人员开展法制教育。
目前,对在拘人员开展以防电诈、防酒驾、远离毒品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已成为拘留所工作的日常必备课。为解决人员聚集可能带来的疫情风险,宜昌市拘留所投入资金在各拘室建立全覆盖音视频电教系统,常态化开展法制教育。同时,对拘留期满出所人员,指导其安装下载和使用“国家反电诈中心APP”,鼓励其出所后积极参与居住地“无诈社区(村)”“无诈乡镇”创建活动,当好反诈宣传员,向公安机关反映相关违法犯罪线索。去年以来,该市拘留所共对1000余名拘留人员开展防电诈、防酒驾、防毒品危害的宣传教育,共收到10余条拘留人员检举的相关线索。
6月20日,被拘留人员谭某在期满出所时,专门找到管教民警张宏涛表示感谢:“拘留期间,民警的教育使我认识到自己行为对社会的危害,同时,也让我学到了防范新型诈骗的知识,回去后,我要将所学的防电诈知识告诉身边亲人和朋友”。
“今年以来,公安部门进一步加大对电信网络违法犯罪打击治理力度,拘留所要充分利用阵地优势开展防电诈专题宣传,让被拘留人员在这里也能学到防范知识、提升防范意识和能力,同时力争将出所人员培养成反电诈、禁毒宣传员,从中发现违法犯罪线索。”该市拘留所所长王月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