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宜昌频道

三峡“好人之城”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06日14:10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5月8日母亲节前夕,首部全国道德模范纪录片《罗长姐》公映。93岁的罗长姐长居在宜昌市五峰县深山之中,早年交通不便,从她家到宜昌市区需耗费一天时间,而她的故事早早传遍了整个宜昌。

从军的儿子祁才政因患脑膜炎失忆并患上精神失常,在部队治疗4年收效甚微,1978年罗长姐决定将儿子接回老家。自此她终日看管照顾,43年间唯一一次离开家门,是2013年到北京领取全国道德模范奖。回家头十几年,祁才政几乎每天都发病,他常常挥起拳头击倒母亲,甚至曾将侄儿扔向火塘。“有时候被他追着打,我就躺在地上装死。等他走远了,我再爬起来,为他做饭。”罗长姐说,自己很少感到难过:“祁才政很孝顺,以前部队发了糖果、肥皂,他都会带回家。他是因为生病了才这样对我,我理解他。”

电影《罗长姐》海报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她经历了这些依然很乐观,从不跟人抱怨。”宜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高万红说。罗长姐成为宜昌“好人之城”的代表人物。“好人不是大家平时说的和坏人相对的概念,而是指由中央文明办评选的、特定意义上的典型人物。”据高万红介绍,“好人”有具体的评选标准,包括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多个类别。

在《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对象中,枝江市顾家店镇年逾古稀的薛传根自发投身于生态修复,让三峡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得以在关洲岛安全生长。长阳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从事公益助学30余年,截至今年5月底,募集助学款2480万元,累计资助了湖北湖南3708名贫困学子。如此案例不胜枚举。自2008年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开榜,宜昌已累计有103人(组)入选,位列湖北全省同类市(州)第一名。高万红提到,逐月更新的“中国好人”是一个基本池,入围者有机会进一步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或时代楷模。

凡人善举蔚然成风,成为宜昌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并助力宜昌四度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一个城市的文明首先是人的文明,而人的文明体现在道德、精神层面。”高万红说,宜昌从抓典型开始,推动全社会向身边的好人、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学习,逐渐形成“好人之城”的氛围。

为何是宜昌?

今年4月,乌拉圭驻华大使费尔南多·卢格里斯到许家冲村走访时,为当地的淳朴民风点赞道:“宜昌景美,宜昌人好!”

许家冲村位于夷陵区太平溪镇,是三峡移民建设的新村。过去几年,村民谢蓉发动了1400多名坝区移民妇女学习峡江牵花绣,成立了民俗文化公司,常年安置50多名妇女就业。

据谢蓉回忆,移民之初,临近坝区的许家冲村民可以出租房屋、卖土特产,并不愁生计。然而随着三峡工程的完工,建设大军撤离,收入来源随之减少,村民们开始出现一些负面情绪。“当时就觉得该干点事,于是召集村民跳广场舞,从2012年起,我又组织一起跳舞的姐妹们创业。”谢蓉说。此后她开发出一系列牵花绣和艾草结合的手工艺产品,并带动村民发展农家乐和民宿,成为该村增收致富的另一途径。

和谢蓉相识多年的夷陵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袁平提到,创业过程中,谢蓉从家庭主妇变身为文艺爱好者、峡江绣女培训牵头人、妇联兼职干部、人大代表等,角色不断转变的同时,实现的社会价值也越来越大,其中最明显一点是改变了当地家庭妇女的命运。“以前移民妇女主要在家相夫教子,好一点的去城里做保洁,觉得日子就该这样过。”袁平认为,谢蓉获评“宜昌楷模”“宜昌市道德模范”的背后,体现了老一代移民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移民精神。

太平溪镇镇长刘勇则提到,移民精神体现的是宜昌人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从抗日战争时期有‘中国敦刻尔克’之称的宜昌大转移、解放战争时期宜昌无数革命先烈的牺牲,到新中国成立后建设三峡工程,宜昌人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不断延续和演化。就像当年我们这儿流行的一句口号:‘大坝建在宜昌县,全县人民作贡献。’”刘勇认为,这些是宜昌得以成为好人之城的重要基础。

历史传承之外,宜昌市社科联副主席龙会忠认为宜昌特殊的地理环境也是重要因素:宜昌属于承西启东、连通南北的“咽喉”要冲,大开大合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宜昌文化上的兼收并蓄,性格上的豁达善良,民风上的淳朴包容。“这种非常典型的‘自然空间’是‘宜昌好人’成长的直接土壤”。

罗长姐长居在宜昌市五峰县深山之中,早年交通不便,从她家到宜昌市区需耗费一天时间,而她的故事早早传遍了整个宜昌。

从军的儿子祁才政因患脑膜炎失忆并患上精神失常,在部队治疗4年收效甚微,1978年罗长姐决定将儿子接回老家。自此她终日看管照顾,43年间唯一一次离开家门,是2013年到北京领取全国道德模范奖。回家头十几年,祁才政几乎每天都发病,他常常挥起拳头击倒母亲,甚至曾将侄儿扔向火塘。“有时候被他追着打,我就躺在地上装死。等他走远了,我再爬起来,为他做饭。”罗长姐说,自己很少感到难过:“祁才政很孝顺,以前部队发了糖果、肥皂,他都会带回家。他是因为生病了才这样对我,我理解他。”

6月19日,93岁的罗长姐在家人搀扶下,出门送别前来走访的政府工作人员。她在海拔1400多米的山顶照顾了儿子四十多年,如今将照顾儿子的责任托付给了孙媳妇。摄影/本刊记者 黄孝光

一座城的坚守

“我们每个人就像一只小小的蚂蚁,蚂蚁虽然力量很小,但是当它们抱团在一起,就会产生无穷的能量。”“三峡蚁工”生态环保志愿者协会发起人李年邦说。几个月前,他组织了一场长江江滩捡拾垃圾活动,原以为参与者只有四五百,未料最终到场的志愿者有2000多人。

李年邦本职是一家理发店的老板,2015年10月,受国外志愿者的启发,从小在江边长大的他开始在江滩边捡拾垃圾。每天清晨天未亮便出门,打着手电、拿着垃圾袋走在江边,一度被晨练老人误以为是在寻宝。从只身一人到家人、朋友,身边慢慢出现同行者,一年之后李年邦组建了“三峡蚁工”。

如今在宜昌,类似李年邦这样的实名注册志愿者有75.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例的18.3%,涌现出了一批全国全省志愿服务先进典型。当地媒体报道称,在典型模范的带动下,从一个好人、一群好人,再到一城好人,宜昌这座城市的“好人现象”已转化成显著的“好人效应”。以从事了30年助学公益的刘发英为例,在她的感召下,许多退休干部、教师、律师等加入助学志愿服务团队,众多曾经受到过资助的学生走出困境后,也纷纷加入到助学事业中。

“有一年宜昌中考试卷还把我们写进去了,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从学生、家长到老师,志愿者群体不断裂变。”李年邦说。截至2020年底,“三峡蚁工”的常驻志愿者达到1000余人,他们成为长江江滩垃圾清理的主力军,迄今开展了近700场活动,捡拾垃圾近1000吨。李年邦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他从事公益最大的收获,是结识了一群温暖的人。“他们不是我刻意去找的,而是都自个儿蹦出来的!”

“是我们花了很多工夫去追求‘好人’数量吗?并非如此。很多人都是默默付出多年,才被我们发现的。”高万红说。据他介绍,宜昌形成了宜昌好人、宜昌楷模、荆楚楷模、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层层递进的线索推荐体系,每月推出的宜昌好人在10人以上。当地已启动“宜昌好人馆”的建设,形成市有好人馆、县有好人街、街道乡镇有身边好人榜、社区村组有善行义举榜的宣传矩阵。

6月11日,宜昌市委书记王立表示,要持续加大宜昌城市品牌的宣传营销,面向海内外推介宜昌的好山好水、好人好事、好产好业,进一步在国际传播中唱响宜昌声音、发挥宜昌作用。在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的征程中,打造“好人之城”,成为宜昌不断提升文明素养、扩大影响力的重要内容。(中国新闻周刊)

【纠错】编辑:曹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