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最新消息

宜昌第9座跨江大桥试通车

发布时间:2021年07月30日20:29 来源: 荆楚网

7月30日,伍家岗长江大桥试通车。摄制:荆楚网记者皮雪静(部分素材由宜昌市住建局提供)


伍家岗长江大桥。来源:宜昌市住建局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皮雪静 通讯员叶声)在碧波荡漾的长江水面上,湖北宜昌架起城区首座跨径千米级特大型钢梁悬索大桥——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7月30日,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举行通车仪式。至此,湖北已经合龙及建成通车的长江大桥增至36座。

桥接南北  推动两岸同频发展

伍家岗长江大桥是长江宜昌段第9座跨江大桥,是宜昌市快速路环网的控制性节点工程,南起点军区江城大道,向北跨越长江,止于伍家岗区花溪路,全长2813米,主跨1160米,桥宽31.5米,桥面设计为双向6车道,主线设计车速80公里/小时。

宜昌市伍家岗长江大桥(试)通车仪式。记者 皮雪静 摄

大桥建成通车后串联起伍家岗与点军新区,并与江城大道、至喜大桥、西陵二路、峡州大道、花溪路共同组成城市快速路网中环线,构建起宜昌“四纵五横”快速路网格局。不仅缩短了两岸行车时间,更是强化了长江南北两岸经济联动,串联城市资源融合、互通,实现交通、商业、教育、医疗、景观等公共配套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两岸上“同频飞翔”。

据了解,伍家岗长江大桥将于7月30日试通车,8月2日上午9点对社会开放通车,大桥对社会车辆免费通行,因交通安全管控、疫情防控需要,伍家岗长江大桥人行道向社会开放时间会另行通知。

表彰大桥建设者。记者皮雪静 摄

绿色环保 让路“水中大熊猫”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选址位于葛洲坝以下15公里,是长江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缓冲区、“水中国宝”中华鲟的洄游繁殖栖息地,也是江豚、胭脂鱼活动密集区。为贯彻“长江大保护”战略,伍家岗长江大桥从设计、建设到运营,始终践行绿色保护理念。

起初,大桥初定的钢箱梁悬索桥结构,为几百米跨度。这一方案节省投资、造桥难度较小,但两个主桥墩要矗立江中,涉水施工难免对水质有污染,涉水施工的灯光、噪音等,也会惊扰水下国家保护动物中华鲟的洄游栖息。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雄姿。来源:宜昌市住建局

为了绿色生态环保,大桥设计方案数易其稿,最终,宜昌城投、中建三局、中交二航局、中国PPP基金等大桥投资企业一致通过建造“一跨过江”悬索桥,采用主跨1160米悬索桥一跨过江方案,不在水中建桥墩,主塔位于百年洪水线外,这样既使中华鲟等洄游栖息不受影响,也保证了长江通航。大桥设计方案优化后,总投资增加过亿元。

创新驱动 实现技术新突破

宜昌伍家岗长江大桥155米的超高桥塔,相当于30层高楼,建造精度要求高、装饰复杂。

大桥北岸主塔施工采用了自主研制的全球首个整体式自适应智能顶升桥塔平台——“桥梁造塔机”,在国内首次将智能顶升平台系统从超高层建筑拓展至大型桥梁领域,实现我国基础设施领域核心技术装备的新突破。

在建设过程中,结合伍家岗长江大桥设计建设重难点,大桥现场指挥部组织各参建单位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科技创新,实现关键建造技术12项创新,填补国内外技术空白1项,其中,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两焊接,吊焊同步”钢箱梁吊装焊接施工新工艺,对推进我国悬索桥建造技术的进步贡献了“宜昌力量”。该工艺正在申报“国家工法”和发明专利。

【责任编辑: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