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许俊富、牟海波、 胡少策)“各位河道内纳凉的市民朋友,水深莫测,暗礁伤人,生命只有一次,不要野外游泳......”7月28日,宜昌市峡口派出所的防溺水宣传车穿梭在山间公路上,向下牢溪河道中游泳的市民发出安全提示。
宜昌西郊的西陵峡口,下牢溪穿山而出汇入长江,被誉为“宜昌后花园”,每年都会吸引不少市民前往避暑纳凉。
在下牢溪流域,有营业性质的游泳池和天然河床游泳点近10处,为了确保安全,峡口派出所联合文旅部门对流域山体落石点等隐患开展排查,在游泳点附近设置40多块警示牌,时刻提醒游客珍爱生命,防止溺水。
这是今年宜昌公安开展防溺水工作的一个缩影。入夏以来,根据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要求,结合市域水域分布特点,宜昌公安出台全市公安机关防溺水五项工作措施,主动作为,排除隐患,织密织牢夏季防溺水安全防护网。
这五项工作措施涉及警情处置、装备配备、技能培训、防范宣传、隐患排查等各个方面,要求全市公安机关在党委政府主导下,综合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提升“防溺水”工作质效。
在宜昌市滨江公园,数据显示,入伏后,平均每天有近两万人在江边乘凉、戏水。
“同志,请不要靠近水边,注意安全。”7月28日晚,水陆公交分局民警刘作彪带领冬泳志愿者在长江岸边对戏水市民进行劝导。水陆公交分局结合长江汛情,组建了一支40人的“水上救援队”,成员多数为冬泳爱好者,日常跟随民警开展劝导宣传,一旦有突发情况,可以第一时间施救。同时,民警利用视频监控加强对长江边复杂水域和人员聚集点进行巡查,对险情及时发现,快速处置。
五项防溺水措施中,明确要求将溺水报警纳入最高警情响应级别,对接“1、3、5分钟”快速反应体系,建立“110+120+119”联动机制,实行优先受理、优先出警、优先处置,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延误溺水警情处置工作。
在此基础上,宜昌公安组织民警开展游泳技能培训和水上应急救援演练,提升民警综合素质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能力。
“救命啊,有人落水了!”
8月2日,宜昌平湖分局镇镜山派出所联合长航公安宜昌分局水上消防支队、葛洲坝船闸派出所等5家单位在葛洲坝上游水域开展水上应急救援联合演练。模拟突发群众溺水敬请,民警使用水上救援飞翼和抛投式救生器到达溺水人员位置,采取仰卧式将溺水人员拖至岸边,并现场进行心肺复苏。此次演练,检验了部门联动快速反应能力,为处理应急突发况状打下了基础。
截至目前,宜昌公安机关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及演练23场,参训751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