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姚超)日前,《宜昌市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出台,提出将着力实施五大行动,探索建立以产业工人“职业周期”为主的全方位、立体化服务机制,推进宜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三年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开展政治引领思想提升行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开展经常性的产业工人队伍状况调查;把产业工人思想政治建设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适当增加产业工人中“两代表一委员”等比例。
开展建功立业职业成长行动,打造线上线下劳动和技能竞赛平台,每年组织开展产业工人参与的市级劳动竞赛不少于10场;畅通产业工人政治成长通道;从今年起,每年建设100个“五型”优秀班组并同期授予100个“优秀班组长”,建设20个模范班组并同期授予“宜昌市工人先锋号”或“模范职工小家”,总结推介20个班组一线工作法,寻找20名“宜昌好师傅”。
开展畅通通道技能提升行动,构建多行业、多领域、多层次产业工人数据库;打通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构建不同层级的员工发展通道;建立优秀产业工人技能提升绿色通道,对“宜昌工匠”、宜昌市技能竞赛优秀选手同步授予“宜昌五一劳动奖章”,并给予晋升职业技术等级资格;每年选树“宜昌工匠”20名;建立“宜昌劳模工匠协会”;继续对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和学历提升进行补贴。
开展外引内培队伍壮大行动,按照“现有队伍稳下来、外出人员返回来、其他领域转过来”的思路,不断壮大产业工人队伍;在中职、高职院校开展工匠(技能大师)校园行活动;落实和完善农民工就业创业政策;设立创业企业贷款、返乡创业示范基地贷款、特色农产品开发贷款等创业贷款。
开展全面保障美好生活行动,采取多种方式解决产业工人住房困难,改善产业工人集聚的各类产业园区交通状况,探索实施职工医疗互助等;对高技能领军人才在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支持;开展技能工人疗休养活动;开展职工食堂规范化建设暨“示范职工食堂”创建活动等,全面提升职工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