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市档案馆。通讯员供图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闻玉强 通讯员向光武 实习生徐蕊儿)在现实生活中,档案似乎是远离中心工作、远离社会生活的,档案、史志工作一般被视为“冷门”。但在宜都市档案馆,一位位平凡的兰台人却用一颗颗炽热的初心焐热“冷板凳”,甚至还有点发烫。
高站位,让一库档案活起来亮起来
近年来,宜都市档案馆秉承“党建引领、兰台回应、互融共进”的总体思路,始终盯住“姓党跟党始终如一、精研业务争做第一、守正出新创造唯一”的“三个一”目标,成功将宜都档案工作实现全国有名、全省有位、宜昌第一的目标,并将其工作经验得到广泛的推介和交流。该馆连续两届被表彰为宜昌市文明单位。
截至目前,宜都市档案馆现有馆藏236个全宗,各门类和载体档案62万卷(件、张、盒、册),是3年前的3.4倍。2019年,该馆被省人社厅、省档案局表彰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同年,宜都市被省委办公厅、省档案局确定为长江经济带乡村建档试点县市;2020年,该馆被省档案局、省档案馆确认为全省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
市民档案开放日。通讯员 供图
为了“让一库档案活起来”,该馆充分挖掘档案资源,加强对档案信息的分析研究、综合加工、深度开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切实把“档案库”变成“思想库”,更好地为当地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更好地资政育人和服务民生。
目前,该馆每周五固定为档案开放日,当日全天向市民开放,所有市民凭身份证走进市档案馆,实现“四自”,即自由参观展览大厅、自助查询已开放档案、自愿捐赠珍贵档案、自我口述重要事件亲身经历,让市民真正参与档案工作、认识档案作用、融入档案情怀、传承档案记忆。
优馆藏,打造红色档案资源库
“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是档案工作的神圣职责和崇高使命。档案工作者是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忠实记录者,又是红色档案的保管保护者,更是红色基因的传承传播者。
宜都市档案馆新馆于2019年12月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配套建设有800平方米的宜都红色记忆展厅,长年开展“档案约你看变化”现场体验活动。档案馆18名干部人人上阵当讲解员,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主阵地、主课堂、主力军的作用,让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和市民全面了解宜都党的历史、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开放史。宜都红色记忆展厅建成开放一年来,累计接待参观近3万人次。
宜都市档案馆兰台精英志愿服务队。通讯员供图
新馆建成后,集中强力推进档接收进馆工作,进一步扩大档案收集范围,多方征集有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料,着重做好重大战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活动、重大事件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家庭文明诚信、三线建设、“三农”工作等方面的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
利用与史志部门合并的机遇,广泛收集宜都红色档案资料,不断丰富馆藏资源,优化了馆藏结构。同时,深挖馆藏史料,举办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档案图片展”,同相关部门联合拍摄了《幸福渠的故事》《百年辉煌 宜都见证》等多部专题片,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完成《宜都市档案志》编纂出版工作。
如今,宜都市档案馆已打造成为该市“党员爱党的实践平台、市民拥党的教育平台、学生向党的研学平台”。
抓合作,探索特色档案建设模式
宜都市档案馆始终坚持把握时代脉博,主动创新引领,创造特色模式,提升工作的亮度。档案馆同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战略合作,建立宜都特色档案研究中心,并在宜都市建立研究基地,积极开展宜都三线、五小工业、水电、交通等特色档案研究。
2018年以来,主要与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明博士负责的“三线建设研究”团队积极合作,共同探索三线建设档案利用与开发新路径,先后收集了2610卷三线时期档案资料,对宜都境内12家三线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调研,组织撰写并发表了多篇论文,积极申报实施省市社科项目,联合举办了“记忆与遗产:三线建设研究高峰论坛”,广泛开展学术研究交流,受到多家中央媒体高度关注,在全国学界产生较大影响。
市民参观宜都红色记忆展厅。通讯员 供图
档案馆还与三峡电子音像出版社合作建立宜都融媒出版研究中心,全面推进地方党史、镇村志编纂出版工作。先后组织成立宜都市史志专家库、全方位开展业务培训、编纂指导、审核把关、印刷出版等全程服务。
此外,馆库多方开展活动,全面深化“档案约你看变化”主题开放活动,先后推出“档案约你倡廉”“史志传承育新人”“周五档案开放日”“馆库共享档案托管”,走出机关指导社区单位联合举办“红色展览”等一系列开放活动。
强联动,展开生态文明建设工作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该馆加强同立档单位的联动,馆库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档案工作。
2019年率先在全省开展“长江经济带乡村生态建档试点”,沿江四个乡镇19个村参与,投资100多万元,完善了长江干流岸线乡村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档案信息数据及实体档案10.61万件,视频161.5GB,照片4100张的收集。通过试点,全面助推长江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当年被国家档案局推介为湖北唯一创新工作。
2020年以来在“长江经济带乡村生态建档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率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专题档案工作”试点,把档案工作与“国土空间优化、经济转型升级、生态治理修复、资源绿色开发、生态创新驱动、环保能力提升、生态公民培育”七大工程建设有机融合,全面规范生态文明档案工作。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征程需要新作为。在“两个百年”交替、奋进“十四五”的关键时期,宜都市档案馆将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为推进宜都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史志档案工作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