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风雷)10月21日,在宜昌市美术馆,有一个特殊的群体正在进行参观交流:他们中,一部分是来自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志愿服务者,一部分是来自宜昌市西陵区云集街办夷陵路社区的残障人士。
在过去近四年时间里,这些残障人士在一茬一茬的大学生志愿帮助下,学习制作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收获着一份份感动,也收获着对生活的信心。
今年5月,共青团宜昌市委、宜昌市青年联合会作出表彰决定,授予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三峡职院”)“暖艺”志愿服务队等10个集体 “宜昌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偶然邂逅,带来特殊课堂
9月中旬的一天,在夷陵路社区数十平方米的会议室里,近20位大学生志愿者和残障者们开始新一期的课程。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串珠吊坠。”带队的三峡职院“暖艺”志愿服务队负责人周婷演示了一遍串珠吊坠的制作过程,强调技术要领后,大学生志愿者们和残障人士一一结对,开始点对点授课。
作为带队负责人的周婷,除了带自己的“学生”,还要随时巡视,对其他残障者的作品进行指导。
“除了点对点教手工,我们还会聊很多话题。”周婷说,叔叔、阿姨们会关心他们在学校的生活、学习甚至就业前景等,而同学们也会询问这些残障者的家庭状况、工作情况,就像家人聊天,气氛轻松又融洽。
这样的手工课,来自2018年的一次偶然邂逅。
三峡职院旅游与教育学院的王赟老师在参加西陵区的一次公益活动时,发现夷陵路社区的雅艺创培中心有不少残障者在做手工,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收入,甚至以此作为主要生计。但苦于没有人教,他们的作品品质不高。
“我们学校有手工社团,很多孩子的手工做得不错,我们能否尽一份力,帮助他们拥有一技之长,从而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王赟老师回到学校后,向学院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得到院主要负责人的大力支持。
爱心接力,双方受益多多
陈欣是三峡职院旅游与教育学院手工社团的团长,目前读大三的她,已经在“暖艺”志愿服务队有过近两年的志愿服务经历。
来自云南昭通的陈欣入学后,看到手工社团的招募,立即报名参加,并很快就成为社团的骨干,随后成为团长。而每周到雅艺创培中心教残障者做手工,也成为她的重要工作。
她和骨干团员先在网上找到各种手工艺品的制作视频,自行学习,然后在学院的支持下,买来各种原材料。随后,她和骨干团员每天晚上利用休息时间,教30多位团员学习制作,最后,挑出10多名熟练掌握制作技巧的团员,前往雅艺创培中心参加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时间一般在每周四下午,偶尔在周末或节假日也会去。
坚持一年多后,由于要进行毕业实习,陈欣便将志愿服务队交给了低一级的周婷负责。在新的指导老师带领下,新一届的学弟、学妹们,继续将志愿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
今年暑期实习期间,陈欣又迎来一个重要机遇:学院专门辟出创业园区,鼓励大家进行特色创业项目的尝试。在指导老师的建议下,她和同学开始着手推进、运作创业园内的陶艺馆项目。
陈欣说,感谢这段志愿服务的经历,让她在帮助他人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找到了可能决定未来人生方向的坐标。
受益的,当然不仅仅只有这些大学生。
“三峡职院的志愿者们真是太贴心了!”西陵区云集雅艺创培中心负责人章剑提到这群大学生志愿者,赞不绝口。
章剑深深知道,这一茬接一茬的年轻大学生志愿者,对这群残障者们的帮主有多大。而比起收入的增加,残障者们收获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章剑在十多年前由于车祸导致腿部受伤。“很多残疾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他人异样、好奇的眼光,心理上肯定和普通人不一样。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大学生的到来,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崭新空间的大门。”章剑说,通过与年轻大学生志愿者的交流,使残障人士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下年轻一代的生活,感受时代的最新脉动,从而燃起战胜困难、坚强生活的希望之火。
奉献社会,故事依然在继续
“感谢大学生志愿者,也感谢创培中心的负责人。”夷陵路社区书记王雪梅深有感触,这种特殊的志愿活动形式带来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目前,社区正在果园一路对上百平方米的临街门面房进行改造,以便给创培中心的残障者们提供更大、更广的活动空间,打造社区独有的志愿服务活动品牌。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成立于2010年,现有志愿者11106名,逾50%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超100小时,团队成功打造了“蜗牛宝宝心养计划”“阳光驿站”“热血青年”“健康四季行”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先后荣获2020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优秀实践团队、“2020年度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务队”“宜昌市志愿服务突出贡献奖”“学雷锋先进集体”“最美志愿者服务组织”等荣誉。
“'暖艺'志愿服务队只是全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中的一小部分,我们希望通过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让年轻的大学生们,在志愿服务中学到本领,不断成长,更好地服务社会。”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