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最新消息

民间文化进校园 民间艺人上讲台 宜昌非遗传承有声有色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09日22:18 来源: 荆楚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阮仲谋 郑健捷 王训兵)“校园是非遗传承的重要阵地,学生是非遗传承的有生力量。”11月2日,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实验小学副校长漆昌琼对造访者说道。

2018年9月,文化和旅游部批准的《武陵山(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给五峰、长阳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在内的武陵山(鄂西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宜昌非遗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高度重视部分非遗代表性项目后继乏人的问题,通过多种举措,培养非遗传承人。五峰、长阳开展“民间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上讲台”等活动,依托校园基地做好保护传承工作,非遗传承工作有声有色。

走进长阳实验小学,婉转悦耳的歌声此起彼伏。教室里,老艺人正将工尺谱译成简谱,教授学生学习南曲唱腔。在这所小学里,“南曲教学”已经成为音乐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校定期让非遗传承人走上讲台,为学生开展南曲授课。

“将非遗纳入教育教学之中,形成‘民间文化进校园’的长效机制,才能让学生更深地了解、学习非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张颖辉说。

长阳县探索实施非遗“654”校园传承模式,即做好编写一套知识读本、建成一批教育传承基地、培养一批小传人、开发一批校本课程、展示一批进校园成果、评选一批传承先进学校等六项工作,建立工作协调机制、传承人培养机制、课程管理机制、统筹融合机制、成果展示与评价考核机制等五重机制,确保实现学生会唱本民族的歌、会跳本民族的舞、会弹奏本民族乐器、会制作本民族简单的手工艺等四个目标。

长阳实验小学响应政府非遗传承的号召,得到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府支持,将最具民族特色的长阳南曲引入校园。学校开展南曲社团授课、老艺人走上讲台传授、南曲走上体艺节等活动。如今,长阳实验小学的2570名学生人人都会唱南曲,南曲已经成了长阳实验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无独有偶。五峰非遗保护中心也在着力探索与非遗相适应的校园传承模式,进行一系列举措,助力非遗在校园扎根。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支持下,非遗保护中心与县教育局携手,在全县16所中小学铺开“民族文化进校园、民间艺人上讲台”系列活动。

五峰非遗保护中心扶持仁和坪文化站与仁和坪镇中小学、升子坪小学联合培训青少年打溜子传承人。每周星期二下午,国家级传承人简伯元,省级传承人王德才、王德方,县级传承人郝仲斌、李剪东等都会来到坪镇中小学、升子坪小学传授打溜子技艺,共培训100多场次,800多人次受训。

“非遗生长需要土壤。只有让青少年成为非遗的见证者、传承者和实践者,非遗才真正有生命力。培育传承新人,也是我们每一位传承人的责任。”土家族打溜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简伯元说。

五峰非遗保护中心为全县中小学配备10多万元的非遗项目传承教学器材;编辑《青少年南曲配乐弹唱》《容美遗风》和《捡拾民间珠贝》校本教材免费发放。五峰渔洋关镇非遗传习所、老年大学南曲传承基地和白岩坪村非遗传承基地与幸福小学、渔洋关镇小学、实验小学合作,常年开展土家族打溜子、五峰九子鞭、少儿南曲传承培训活动。

目前,长阳、五峰已建立11所示范学校,非遗进校园活动常态开展,校园已成为青少年了解、学习非遗的热土。 

【责任编辑: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