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娇艳)1月3日,金色的阳光下,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田间地头嫩绿的油菜已冒出了头,国网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愉婷党员服务队队员早早来到南垭八号变压器下进行细致的检查。随着这台变压器的投入使用,分乡镇“全电乡村”建设更上新台阶。
国网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愉婷党员服务队队员仔细检查南垭八号变压器。通讯员供图
分乡镇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东北部,宜(昌)保(康)公路由南至北纵贯全境。是全省闻名的桑麻之乡,也是近年来新兴的特色农旅之乡。这里有中国最干净的爱情《山楂树之恋》拍摄地——百里荒风景区;有湖北最美油菜花海——南垭花海;有宜昌最古老石屋民宿——南岔湾民宿……络绎不绝的游客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农家乐、民宿、四季采摘等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国网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也紧跟分乡发展的脚步,积极打造“全电乡村”新名片。
“全电民宿”让百年石屋焕发新光彩
南岔湾村地处夷陵区分乡镇腹地,青山环抱,溪水傍流,其中百户村民住着石屋。过去,村里交通不便,村民就地取材,凿山劈石,垒成简陋的石头屋。墙壁用大小不一的长石堆砌而成,木梁上盖着瓦片,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长有两百年。
南岔湾村的百年石屋群落。通讯员供图
宜昌渡心石屋民宿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嗅到了商机,2019年开始在此打造石屋民宿,并逐渐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南岔湾渡心石屋民宿远离尘世,犹如世外桃源。优越的自然条件吸引了大批前来“渡心”遣怀的游客。但要让生态与科技结合,情怀与舒适共存,打造一个完美的度假胜地,清洁能源改造不可或缺。
南岔湾渡心石屋民宿。通讯员供图
国网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了解情况后,迅速为南岔湾村新增一台400千伏安变压器。通过实施电能替代,提高民宿电气化水平。帮助民宿在烹饪、采暖、空调、照明、热水供应等诸多方面,实现以电能作为唯一终端使用能源,在古朴的外形下打造出现代感十足的“全电民宿”。
夷陵区供电公司愉婷党员服务队队员为南岔湾“全电民宿”上门服务。通讯员供图
“全电民宿”让前来度假的游客赞叹不已:“深山之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属,石板路、石墙、石瓦,处处透露着静谧又沉淀的韵味,无一不成趣,无一不成景。特别是精心设计改造过的住宿环境,全电智能化家居,应有尽有,住着特别舒适。”
南岔湾石屋民宿“金牌管家”黄丹丹算了笔账,用电比罐装煤气要便宜近一半。电气化改造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还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更加安全可靠。
“全电工坊”让农民增收找到突破点
分乡镇南垭油菜花田有湖北最美油菜花海的美誉。当地政府向乡民发放油菜种子,种油菜的老乡越来越多。片片油菜花海带火了榨油业,分乡镇的天然菜籽油远近闻名。
过去的榨油坊靠人工炒制、“撞榨”炼油。对工匠的个人把控能力要求非常高。
插旗村“老林坡”榨油坊老板袁芳敏,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介绍到:“过去用柴火炒菜籽,炒不均匀,不好控制温度,光靠师傅个人经验。我记得有一年,有个嫂子来榨油,100多斤菜籽都炒糊了,出的油根本不能要,我全赔给她了。邻里街坊的,赔钱事小,坏了口碑事大。”
跟随时代浪潮,“老林坡”榨油坊也走上了现代化转型道路,不仅率先将老字号“老林坡”注册成商标,2021年还开始了榨油设备的升级改造。
设备更新为炒榨一体机,因为是连续化作业循环操作,加热动力必须更加可控,否则直接影响两锅油品质。最好的办法就是改用电能,那样就能轻松实现智能化操作。可袁芳敏发愁了,原有供电容量已无法满足新设备的正常使用。新增专变,费用对她来说有些难以承受。
夷陵区供电公司愉婷党员服务队队员为“全电工坊”把脉问诊。通讯员供图
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往分乡供电所打电话讲了难处。供电所工作人员实地考察后,通过申请项目,为其新增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解了她的燃眉之急。
袁芳敏跟供电所负责人赵文新算了个细账。过去榨1斤菜籽油,用柴差不多花1元钱,现在用电,平均只花7毛钱,便宜了30%。最重要的是现在年产量得以提升,之前一年可加工60万斤菜籽。如今可年加工80万斤菜籽,年产值约200万元。
榨油坊设备升级后出油质量更稳定,老乡们的选择也更多了。过去都是卖菜籽给榨油坊换钱,如今可以直接榨好了卖油,枯饼还能卖给油坊。菜籽所产生的价值也平均增加了15%。
插旗村党支部书记袁涛介绍,该油坊每年能辐射带动800多农户增收。
“全电校园”让乡村小学生活更幸福
分乡镇南垭完全小学位于分乡镇南垭村,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目前拥有学生、教职工近280人,服务区范围面积150平方公里,服务区人口约2万人。因此,学校90%的学生住校,寄宿制管理让学校的生活成本大大增加,也对学校的食品安全管理要求更高。
近年来,夷陵区为保障校园饮食健康安全,各校园严格落实餐饮相关管理制度,从源头上保障学生饮食安全,每日早、中、晚定时为学生提供营养套餐,让学生在校吃得放心、吃得舒心。
南垭小学校长蔡君宜介绍,城区学校可以实行统一配餐制,南垭小学距城区远,只能靠食堂。食堂原来做饭烧煤,后又改为烧罐装液化汽,但投入成本较高,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而且学校距离城区远,采购的食材保鲜要求高,冷冻需求大。
综合各种问题,学校开始进行“全电食堂”改造。厨房内所有用能设备放弃传统能源,改用电能作为唯一使用能源。“全电食堂”无明火,能精准控温少油烟,还规避了燃气泄漏、油锅爆燃等安全隐患,且成本降低三成左右。
今年,为保障学生冬季取暖,学校还为每间教室配备了空调。如此一来,学校食堂、消暑取暖,教学办公,住宿用水等环节均依靠电能,成为“全电校园”试点。但随之而来的是学校用电需求激增,原有供电容量已无法保障供电。蔡校长为此犯了难。
夷陵区供电公司愉婷党员服务队队员在检查南垭小学“全电厨房”的用电运行情况。通讯员供图
好在夷陵区供电公司迅速安排人员主动上门,通过了解学校实际用电需求,申请项目为其增设了一台200千伏安变压器。并优先安排施工,全力保障南垭小学“全电校园”的供电可靠性。
有了电力保障,严寒冬日中,孩子们可以端坐在明亮的教室中,不用担心冻手冻脚;夜晚住在宿舍,父母也不必牵挂孩子们有没有热水洗浴。孩子们朗朗读书声中,透出了更多民族自信的坚定。
南垭小学学生们坐在宽敞明亮有空调的教室里认真学习。通讯员供图
今年以来,国网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积极拓展全电厨房、全电民宿、全电景区、全电校园等多种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加速绿色能源发展,推进乡村电气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国网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分乡供电所负责人赵文新介绍,为全面推进分乡镇“全电乡村”建设,2021年国网宜昌市夷陵区供电公司为分乡镇增容 2980千伏安,架设10千伏线路 9298米、低压线路 9592米,总投资 690.81万元。下一步,该公司还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该乡镇“全电”建设,进一步优化分乡10千伏配电网络结构,实现骨干线路手拉手、互联互通,由负荷供给单中心向双中心转变,为全面提升乡村电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国网力量。
如今的分乡,以旅游为核心带动,花田观光、高山蔬菜、特色水果、农牧观光等产业发展如火如荼,已初步形成“山上畜牧、山腰果蔬、山脚粮油”的立体式农旅融合发展格局。有了电力做引擎,加速“全电乡村”建设,这个群山环抱,风光明媚的乡镇,将变得更加产业兴旺,宜居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