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宜昌频道

红叶丹心照峡江---追记夷陵区樟村坪镇秦家坪村原驻村第一书记李辉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18日21:37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袁平、黄善国、姚莉宏、邱天星)这是一位有着红叶一般风骨和奉献精神的汉子,他用燃烧的生命点染着峡江夷陵这片热土。驻村的600多个日夜里,他不知疲倦、不畏艰苦,倾注心血谋划乡村发展路子,以真情换得村民爱戴,最终将生命奉献给乡村振兴事业。

图为李辉(居中)同村干部到房屋倒塌户刘传华实地查看灾情。夷陵区委编办提供.jpg.jpg

李辉(居中)同村干部到房屋倒塌户刘传华实地查看灾情。夷陵区委编办供图

他是李辉,1976年出生,中共党员,夷陵区委编办干部,先后获评区委直属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区级文明个人,他所在的驻村工作队获评优秀驻村工作队。2021年8月2日,李辉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到樟村坪镇秦家坪村。11月11日凌晨,因突发疾病不幸逝世,生命定格在45岁。

情系群众,101天走访70多户

秦家坪,樟村坪镇南部最偏远的一个村,地域面积24平方公里。村内696户2007人,其中脱贫户101户226人。

2021年7月30日,在夷陵区乡村振兴派驻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出征誓师大会召开间隙,李辉第一时间找到樟村坪镇党委副书记龙兵现场报到,并主动加上村工作群,询问有没有需要他做的事。

8月2日,李辉带领驻村队员正式报到。来到村的第一句话,便是“以后村里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把我喊上”。

图为李辉(居左)入户走访脱贫户。夷陵区委编办提供.jpg.jpg

李辉(居左)入户走访脱贫户。夷陵区委编办供图

李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驻村日记记录着满满当当的行程:“8月2日下午,到犁耳坪高山蔬菜基地调研。”“8月3日上午,走访贫困户杨振元,了解生产生活情况,外出务工情况,养蜂情况。”“11月2日下午,驻村工作队继续入户走访,先后到脱贫户杜国海、范荣龙等家中走访,情况大部分都还好。”“11月4日,因天气和交通原因,工作队步行巴山寺走访周士梅、邓永久等脱贫户。”……

11月10日,李辉吃完晚饭照例回办公室加班。“出事的时候他办公室的灯还亮着。这几个月,李书记基本每天忙到半夜。”大学生村医郭钰说,晚上近十一点,李辉突感不适,自己和另外两名驻村队员立即驱车送医,“在离雾渡河镇卫生院5、6分钟车程的地方,李书记再也没有声音了……”

图为李辉(右一)开展入户走访。夷陵区委编办提供.jpg.jpg

李辉(右一)开展入户走访。夷陵区委编办供图

101个日夜里,李辉马不停蹄,白天和工作队员入户走访看项目,晚上和村干部聚在一起商量对策,点点星光般,努力照亮名叫“贫困”的黑夜。

驻村101天来,秦家坪村101个脱贫户,李辉走访了70多户,几乎天天在路上。

殚精竭虑,留下乡村振兴好路子

秦家坪村需要什么?自己能做什么?上任以来,李辉一直在思考村里的发展问题。

秦家坪天蓝地绿、生态优良,红米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但由于缺乏连片的平坦地,村里没有支柱型产业,集体经济薄弱。

李辉带着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们考察、学习、论证、谋划,一条产业发展道路日渐明朗——

图为李辉(右一)陪同柴胡公司技术人员到农户查看种柴胡种植情况,并传授技术。夷陵区委编办提供.jpg.jpg

李辉(右一)陪同柴胡公司技术人员到农户查看种柴胡种植情况,并传授技术。夷陵区委编办供图

山下,依托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修建沿河步道和亲水平台,美化村庄环境,发展民宿康旅产业;山腰,发展红米、贝贝南瓜等农产品,依托现有茶叶产业发展手工茶,打造单值高、产量高的特色农业;山上,利用森林资源优势,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喜阴、对生态环境要求高的中药材。

“村里现在已经种了40亩红米,每斤红米可卖到10元至20元,目前供不应求,我们计划配合种植贝贝南瓜,打造新时代的红米饭南瓜汤,同时通过美丽村湾建设,以点带面打造美丽乡村。”村党支部书记黄雯说,“有了李书记的金点子,村里发展一定会越来越来好。”

村级阵地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桥头堡”。走进李辉的办公室,打印机里还躺着一份请求解决村里阵地建设资金缺口的报告。

关于这份报告,李辉的驻村日记中这样写道:“11月9日,关于村级阵地建设资金筹措,经领导研究,同意为村支持2万元建设资金,今天我协助村做好资金报告的申报工作,争取早日资金到位,早日完工,早日发挥其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的作用。”

12月16日,这笔资金打进了秦家坪村的账户,李辉的心愿又了了一桩。

真帮实扶,争取发展资金2900多万元

其实,在上任秦家坪村前,李辉便在脱贫攻坚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2015年,区委编办联系帮扶下堡坪乡九山村。2017年8月,李辉来到九山村驻村。

这个如今拥有国家森林乡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社区治理示范村等多项美誉的乡村,曾经因基础设施差、产业单一而发展滞后。

图为李辉(左三)查看村低产茶园改造项目。夷陵区委编办提供.jpg.jpg

李辉(左三)查看村低产茶园改造项目。夷陵区委编办供图

九山村山大人稀,为了尽快熟悉村里情况,李辉将走访摸排的信息制作成一张地图,贴在办公室的墙上。地图上标注着村组方向、道路及182户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哪条道上有哪些贫困户,他非常清楚,像个本地人。”村干部黄利娟对李辉的办公室印象尤深,“当时墙上还贴满了各类扶贫政策、工作计划,连电脑上贴的都是,风一吹就哗哗响。”

在这间不到5平米的办公室里,李辉画下了自己的作战图,开启了帮助乡亲们发展致富的攻坚路。

根据村情实际,李辉同村两委班子交流,征求农户意见建议,确定将“茶叶、蔬菜、养殖、高山冷水米、旅游服务、劳务”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并结合破解水、电、渠、房等瓶颈问题,制定了一系列项目计划。

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王传胜介绍,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改变村庄面貌,李辉既是将又是兵,既在山上访农户,又在城里跑资金。

即将驻村时,李辉得知九山村要拉资金助扶贫,建设美丽乡村,便二话不说提出帮忙“他上手很快,也拉得下脸和那些企业老板软磨硬泡,那段时间我们整天在各个企业转,有时候连饭都来不及吃。”王传胜说。

图为李辉的驻村日记。张国荣摄.jpg

李辉的驻村日记。张国荣摄

2017年8月12日,一场盛大的捐赠仪式在村头广场举行,33家爱心企业定向捐资12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心村庄美化等,村民们脸上堆满了笑容。

驻村期间,李辉先后帮九山村争取村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项目缺口资金46万元,解决了2600多名群众办事和文化活动的问题;争取白汪路3.18公里道路硬化缺口资金60万元,45户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得以解决;为美化亮化村庄,协调解决了垃圾桶等配套设施……

2019年2月,李辉离开九山村回到原单位工作。“即使他人没在这,心还一直记挂着村里。”王传胜说,今年村里白汪大桥项目面临资金缺口,李辉得知后,与相关部门协调,争取到对口支援资金60万元。

据统计,自2015年联系帮扶九山村以来,李辉积极协助村里争取各类项目68个2987万元。

如今,九山村形成了茶叶、核桃、天麻、畜牧为主的多种经营格局,实现了组组通公路,乡村旅游带来了“美丽”经济,农村电商也日益兴旺,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0多元。村民们都说:“九山村的变化,李辉功不可没。”

迎难而上,啃下整村脱贫硬骨头

2018年,九山村1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啃下这块硬骨头,其中的不易,时任村治调主任周传保十分清楚。

“当时全村有90户需要进行危房改造,数量多、任务重、贫困户不理解,推进难度很大。”周传保说,李辉主动请缨和其做搭档,反反复复开屋场会、入户讲政策、督办改造进度,挑起了这一重任。

60多岁的贫困户朱应刚与女儿两人生活,父女俩住着3间已损坏的土屋,距离公路有近3里路,既不安全又不方便。但因缺乏劳动力、资金,没有合适的建房地,朱应刚并不想进行危房改造。

“李书记和我多次上门做工作,还帮他协调好了一处离公路不到200米的场子,这才同意开工。”周传保说,但没想到房子建到一半时,朱应刚没了资金,原材料没有着落,工人也因工资不到位而罢了工。

“李书记知道后,他把工人们喊到一起,亲自为朱应刚担保,还自掏腰包垫付了9000元,帮助购买原材料。”周传保介绍,在李辉的帮衬下,朱应刚两层砖混平房如期完成了验收,危房改造资金也在李辉的督促下,第一时间付清了工人的工资。

当年,李辉带领的驻村工作队被评为“2018年度全区优秀驻村工作队”。

用心关怀,终与百姓成亲人

来到秦家坪村喻淑祥家,门框边安装的黄色扶手鲜艳明亮。74岁的脱贫户喻淑祥腿脚不便,家中就她与老伴两人共同生活。“李书记来走访后,就一直关心着我们。”喻淑祥说。

今年9月,因担心老人被门槛绊倒,李辉带着工人给老人家门上装了两个扶手,还送去了两个拐杖和两个洗澡专用凳子。

8月下大雨,喻淑祥需到镇卫生院打疫苗,李辉便上门车接车送,“我晕车,中途吐了几次,他每次都把车停下来扶我站一会,也不嫌我把车搞脏了。我问他是谁,他就说他姓李,在村里上班,叫我有事情、要用车都可以找他。”

提起李辉,老俩口泣不成声:“他是个好后生好党员,是为人民服务的好书记!”

图为喻淑祥老人讲述李辉生前入户帮扶情况。张国荣摄.jpg.jpg

喻淑祥老人讲述李辉生前入户帮扶情况。张国荣摄

在九山村,李辉也与当地群众结下了亲人般的不解情谊,即使在他回单位工作后,这份情谊依旧在延续。

从山脚一直向上,来到村民何儒顶家。一栋两层白房,门口菜园旁,圈养着几十只土鸡,屋内炉火正旺、腊肉飘香。

2018年夏,何儒顶的儿子高中毕业,正愁上哪所大学、选哪个专业时,李辉帮忙争取送来了政策:全市正在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符合何儒顶家实际情况,既解决了儿子就业问题,还能享受全额学费和生活费补贴,减轻家庭负担。今年6月,其儿子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顺利进入下堡坪乡卫生院实习。

“当村医工作稳定,离家也近,让我们少操了很多心。”谈起李辉,何儒顶有说不完的话:“因岳母生病,李书记帮忙申请了低保,危房改造时又帮忙办手续。去年李书记虽然不驻村了,得知家里养了鸡,他又联系亲朋好友帮忙销售了30多只鸡和部分天麻。我们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多亏了李书记帮忙。”

同何儒顶一样,村里享受李辉帮扶的人还有很多。为解决贫困户冷佰珍用水问题,李辉多次上门看现场,协调解决水源,并带着水管上门安装,直到清水流出才满意离去;水稻是贫困户周学吉的主要收入来源,去年因疫情影响,家中几千斤稻谷卖不出去,李辉得知后,帮助销售稻谷1300多斤,解决了其儿子大学学费的燃眉之急……

李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也把他记在了心里。李辉葬礼上,九山村干部和部分村民赶去吊唁。

不久前,人在外地的周文远像往常一下拨通李辉的号码,准备和李辉拉拉家常,才从其家属口中得知“李书记出事了”。周文远惦记着:“哪天回家了,一定要去李书记家看看。”

何儒顶托工作人员给李辉家属带去自制的豆腐乳,“去年闲聊中得知李书记家人喜欢吃豆腐乳,今年专门给他做了一桶,没想到豆腐乳做好了,却再也等不到李书记来拿了。”何儒顶叹了口气说:“我们也做不了什么,他把我们装在心里,这点豆腐乳就代表了我们对李书记的感情。”

李辉用一言一行诠释着他的初心使命,正如他笔记本里说的:“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使我们村建设得越来越好,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责任编辑: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