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秦先寿)“宜昌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跨一区、一县、一市,其实验具有多样性、针对性和开拓性。将宜昌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上升为省级乡村振兴样板区,打造成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全省城乡融合样板区和全省共同富裕先行区,可为各地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湖北样板’。”在刚刚召开的湖北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省政协常委、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带来了“关于将宜昌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上升为省级乡村振兴样板区的建议”。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目前,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国各地开始进行试点和探索。
宜昌市于2020年元月率先全省设立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该试验区的核心是百里荒旅游景区,试验区的龙头企业是百里荒旅游集团。核心区域涉及夷陵区、远安县、当阳市3个县(市区)、4个乡镇(街道)、15个村、22700人,总面积约314.3平方公里,其中规划面积约150平方公里。致力于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部署乡村建设新项目、塑造乡村治理新面貌、重构城乡共享新流动等路径,去年,《宜昌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获批复,这是目前全省首个获批的跨县域乡村振兴规划。
在夷陵、远安、当阳三地合力推动下,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的来说,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在乡村全面振兴、城乡一体化方面仍然不足。如,三地联动发力统筹领导不强,政策突破和改革创新活力不够,缺乏产业规划和文化符号,道路、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微循环”薄弱,产业支撑引领作用还不够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高,乡村环境治理、群众发动方面还存在短板。
为此,叶青委员指出几条建议:一是重点支持,建立省级领导机制和联席会议,加强统筹领导,进行顶层设计。将宜昌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上升为省级乡村振兴样板区,按照“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建立省级试验区领导机制和联席会议,支持夷陵、当阳、远安三地共同打造“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品牌。
二是政策扶持,加快改革创新。出台支持百里荒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实施方案,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如实现试验区“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重点项目规划”体系;将普溪河、百里荒、罗家院片区作为乡镇副中心,纳入集镇规划范围,在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上予以倾斜和优先保障;将当阳、远安片区内的乡村旅游点纳入试验区总体旅游推介范围,放大片区文旅产业带动效应等。
三是将百里荒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作为打造全省乡村振兴样板区的“主抓手”。支持景区奋力冲刺全国乡村振兴试验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5A级景区“三区”创建,打通“两山”理论转化渠道,力争提前国家层面5年时间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造乡村振兴“湖北样板”。
四是聚焦乡村振兴战略纵深推进的痛点、堵点、难点,在土地利用、人才引进、市场引入、项目审批等方面率先突破、先行先试。
五是重点支持跨市景区建设。类似的跨市项目还有很多。比如跨随州、孝感地级市共同建设银杏谷景区。可以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银杏谷风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