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最新消息

新春走基层 | 五峰渔洋关:寒冬里别样的温暖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30日11:1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黄青青)年关将至,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墨香四溢春联飘香,传统民俗增添了浓浓的年味;雪地里村民玩出“新花样”;满街的志愿者服务“不打烊”;除雪保畅,让回家的路更温暖。

书香“暖春意”,民俗“贺新春”2.jpg.jpg

书香“暖春意”,民俗“贺新春”

农历腊月,小年时节,五峰渔洋关镇桥河社区的广场上门庭若市、墨香四溢,处处洋溢着春的温暖、年的祥和。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挥毫泼墨、奋笔疾书的书法家,在火红的对联上写上最美好的祝愿,吸引群众驻足欣赏、啧啧称赞。

“得知有书法家要来写福字、送春联,很多群众早早地便来到现场,在书案前有序排队等候。”桥河社区党总支书记康甲介绍说,那一幅幅火红的对联、一张张幸福的笑脸,就是传统中国年里最本真的味道。

书香“暖春意”,民俗“贺新春”1.jpg.jpg

“福气降临阖家福,春光辉映满堂春”“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在书法家们的纵情演绎下,一份份美好的祝福跃然纸上,喜庆祥和的氛围洋溢着活动现场。“这样的活动很接地气、很受欢迎。”拿到还散发着墨香味的对联,桥河社区二组居民宁燕喜笑颜开,直呼“漂亮”。“这样的手写版春联可比印刷品多了几分人情味儿和年味哩!

火红的对联映衬着群众们的笑脸,也见证着新时代农村的火红日子。这种传统年俗和文化惠民的深度融合,就是新年最醇的韵味、最美的样子。

新年“新花样”,情深“意更浓”3.jpg.jpg

新年“新花样”,情深“意更浓”

雪后初霁的沙埫村委会门口,一个用皑皑白雪写就的大“福”和简单堆砌的城墙映入眼帘、引人驻足。新入职的后备干部孙维和她的小伙伴们扛着雪橇、拿着铲子,在雪地里一笔一划、一敲一打地“忙活着”。

“春节将近,为了给村里添点‘年味儿’,让大家图个新鲜,我们灵机一动,决定玩点儿‘新花样’。”孙维一边在城墙上喷着“沙埫欢迎你”的彩绘,一边解释道。尽管脸颊和双手冻的通红,也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和兴奋。

新年“新花样”,情深“意更浓”2.jpg.jpg

作为渔洋关镇地理位置比较偏远的村,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老人情感上缺乏陪伴、心理上缺少寄托。“为了让群众们走好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我们着力群众‘最盼’上舒民心,在群众‘最急’上用真情,在群众‘最需’上办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所思所盼”。沙埫村党支部书记王忠满怀信心的说道。

这并非沙埫村在创花样、聚民心上的首次探索,长期以来,村“两委”带头为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接送留守在家的孩子上下学,还定期为老党员读报讲书,既谋“当下策”又出“长远计”,用实际行动筑牢了服务群众的坚强堡垒。

“我们今年做足了‘雪’的大文章,接下来,还会探索更多‘新花样’,用走心的举措和用心的服务,让群众过的安心、玩的舒心”。说起明年的打算,孙维很有信心。

暖心“志愿红”,服务“不打烊”4.jpg


暖心“志愿红”,服务“不打烊”

“您好,请出示您的健康码和行程码”“您好,请您配戴好口罩、做好测温和登记工作”“特殊时期请大家保持一定的距离,按照一米线排队”……这样的话,胡琪菲每天都会重复近百次,面对来访的群众和办事的居民,她总是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引导和解释。

暖心“志愿红”,服务“不打烊”3.jpg

春节将至,大量外地务工人员、高校学生、探亲亲属陆续返延,给社区防控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今年1月份,从学校返家的胡琪菲、钟筱玥、郑袁珍妮等几名大学生,主动请战曹家坪社区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寒风里有他们坚守的身影、雨雪中有他们温暖的声音,穿上“志愿红”的那一刻,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在她心底油然而生。“‘红背心’于我,是使命、更是担当,我每一次扫码、测温,登记,就是为整个社区筑起防疫的高墙。”说起这段经历,胡琪菲眼神里写满了笃定和自豪。

暖心“志愿红”,服务“不打烊”1.jpg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返乡大学生们主动请缨、担当作为,以青春之力诠释了把小我融入大我的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为健康渔洋建设贡献了力量”。对这些“志愿红”们,曹家坪社区党总支书记赵银尽是赞扬和肯定。

除了社区的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们,那些在高速收费站路口和隧道口执勤的“战士们”,用一身“志愿红”守护了万家“健康绿”,为平安春节筑起了坚强防线。

硬核“除雪团”,山路“变通途”2.jpg.jpg

硬核“除雪团”,山路“变通途”

“各位义警,排查发现路面积雪严重的路段,请及时将道路封闭、注意安全”“宋家坡路段积雪严重,准备组织人工除雪、马上上路”……在渔洋关镇鞍山村“一警三专N员”的微信群中,清除障碍、义务除雪的消息此起彼伏、一呼百应。

“一警三专N员”听起来陌生,却是鞍山村在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上的超前探索。“一警”是驻村民警或辅警;“三专”是路长、治保主任、网格员;“N员”是农电工、村医,护林员和保洁员等群众力量。每名“N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等优势,及时发现隐患,上报信息。

硬核“除雪团”,山路“变通途”1.jpg.jpg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一警三专N员”新机制的诞生,正是让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将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消灭在基层的最有力补充。鞍山村党支部书记李建华如是说。

时逢春节、风雪交加,为了让群众们出行更放心、游子们回家更舒心,村民们自备工具、自发上路,短短半天时间,百余名志愿者活跃在在除雪扫路的第一线,即便寒风瑟瑟、冷雨潇潇,也丝毫磨灭不了志愿者们的热情。一条条雪路变作通途,映照着初心、也温暖了人心。

“因山上天气环境恶劣。交通不便,春节返乡人员中若有孕妇、老人、小孩的,请及时告知,以便我们更好服务”,鞍山村民群的这样一条消息,让人慰藉、也令人动容,在“键对键”到“心贴心”的服务上,这便是最生动的诠释。

【责任编辑: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