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宜昌城市创新场景项目发布会人才政策专场在城区举行,宜昌市11家单位现场发布人才引育政策及城市创新场景项目。
根据发布,到2025年,宜昌市将引进和培育100名以上高技能领军人才,新增技能劳动者9万名,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稳定在30%以上。对用人单位自主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的,最高给予30万元奖励,3年内每月给予2000元生活补贴。对用人单位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年薪在40万元以上人才的,按猎头费用的50%,最高给予20万元奖励。对用人单位通过专业劳务外包服务解决用工问题的,按总服务费的10%,给予最高100万元的奖励。计划5年内培养不少于5000名企业新型学徒制职工,给予每人4000元至6000元的培训补贴。
引进和培养10名金融领军人才、100名金融骨干人才、1万名青年金融人才。对金融领军人才按照年服务宜昌城市融资总规模的1%奖励,最高奖励100万元。对金融机构新引进的博士研究生以上的金融人才,3年内发放15万-30万元的生活补贴。
引进培育各类优秀商务人才1000名以上,其中领军人才10名以上,骨干人才100名以上。定期举办技能大赛,对人才技能大赛前3名,分别给予2万元、1万元、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
引进和培育知识产权人员1万名、知识产权服务人才1000名,认定知识产权运营人才100名(其中领军人物40名)。对认定的知识产权领军人才和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获得专利代理师资格、获得高级、中级知识产权师职称的人才,分别给予3万、1万、2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新接收硕士、博士研究生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服务机构,给予2万元、5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引进科技创新人才12000人,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达到400人;市级双创战略团队达到100家、青年领军人才达100名;
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5家以上,省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600家;省级以上创新创业载体总数达120家。对企业组建获批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与组建的,给予200万元奖励;对引进国家级技术研发机构(平台)在宜昌设立分中心或分支机构的,给予10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最高给予20万元奖励,对首次“进规”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对独立或牵头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按国家年度到位资金的10%给予配套支持。
引进各类“三农”人才2万人以上。每年选树“十大优秀农业企业家”,每人给予2万元奖励。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新引进博士、硕士以及被企业评为优秀员工的本科生,就业满一年的,最高再奖补1.2万元。
引进高层次社会工作人才1000人,全市社会工作人才不少于5000人。对宜昌城区获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的社区工作者,按每月100元、200元、300元的标准发放职业津贴。对获得“社会工作”在职学历的社区工作者,按照专科2000元、本科5000元给予一次性资助。
重点引育文化旅游体育领军人才或创新创业团队10个;选树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拔尖人才100名;培育文化旅游体育精英人才1000人。每两年一届推荐评选一批拔尖人才,每届不超过50名,给予每人1万元一次性奖励。
招引教育行业各类人才1.2万人,培育教育家型校长60人、卓越教师400人、青年名师1500人,建设宜昌名师工作室50个。
每年投入1亿元,用于医疗卫生人才引育和培养。新引进的博士及以上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3年内给予15万至100万元安家生活补贴。
引进8000名以上新动能人才。对新动能领军人才,按照全市人才分类目录标准享受相关政策待遇,给予企业每人20万元的奖励。对新动能高层次人才,纳入全市E类人才,享受相关政策待遇。对在宜首次就业的具有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新动能人才,3年内发放15万至30万元生活补贴;毕业5年内具有硕士、本专科学历的新动能人才,3年内每月分别发放1000元、500元的生活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