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叶声、张子薇、皮晓芸、李白龙)改不改,群众说了算;如何安置,群众自己选;群众的诉求,政府统筹解决。今年以来,宜昌城区统筹国有和集体土地征收,坚持“以人为本”宣讲政策和优化流程,走出了一条和谐征收、幸福棚改新路子,一季度棚改开工640套,征收签约1316户,近5000名居民“出棚上楼”;腾退土地3765亩,用于教育、医疗、公共绿地及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为宜昌市“优功能”创造条件。
宜昌市区两级合力推动征收工作进程。(通讯员 供图)
全程参与 自主搬迁快征收
改“替民做主”为“群众自主”,征收安置的全过程都让群众参与进来,汇集了群众智慧,实现了群众满意。
伍家岗区农机公司棚改项目将房屋确权、改非认定、公房房改、违建拆除、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五个关键环节前置,签约前,群众便可知晓按政策怎么补、补多少。
该片区是典型“城中村”。项目启动前,市区两级征收部门深入调查了解民意,改造伊始,以楼栋为单位,引导居民票选出10多位居民代表,组成自主征收委员会,代表居民议事进言,全程参与项目前期摸底调查、民意收集、政策宣传等。
项目专班入户讲解,耐心细致服务到家。(通讯员供图)
如针对夷陵大道161-1号24户居民对“背包”部位能不能纳入补偿范围的疑虑,自主征收委员会及时反馈情况,伍家岗区政府经核实、研判、公示后,组织认定了此经过规划施工单位批准的“背包”部位为合法面积,打消居民疑虑。项目启动后,仅用时28天,567户被征收房屋完成签约90%。
多元安置 群众生活更有质量
长期以来,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征迁执行不同的政策标准,集体土地征迁一般采取集中建设村民安置房安置,从规划选址到入住新房要等3年以上。
夷陵区前坪村448户村民搬迁,乡情难舍,又因规划原因,不适宜集中新建村民安置房,村民搬家愿意不强。市级提出将国有土地、集体土地安置房源打通使用,经过实地看房,村民观念变了,大多选择了原居住地附近的平湖馨苑、新街坊安置房。
前坪村村民在新街坊安置房内憧憬美好未来。(通讯员 供图)
从城郊搬到城区,居住环境更好了,原来农村的政策红利不变,还能享受城镇居民就业、就学、医疗等便利条件。
在现有北辰明珠、江南时代、听涛苑等六大安置房源基础上,将西陵区十六化建棚改项目258套安置房源并入市级选房平台打通使用,同步搭建信息平台,为有购房需求的群众牵线搭桥。
问难解忧 春风化雨有真情
各区征收项目专班通过细致服务,在房产交易税费减免、困难群众就业扶持、公租房申请等政策范围内,最大程度维护了被征收群众的利益,加速了征收工作。
伍家岗区老鑫鼎项目专班在办公服务区内,进行开单验收、协议签定、房源展示等“一站式”服务,避免居民多点往返奔波。
建工局项目被征收群众搬离旧居,享受惬意生活。(通讯员供图)
为帮助独居老人和残疾困难户搬迁,各项目专班根据每户困难群众具体情况,提供“爱心定制”服务,出车出人帮着办理房改手续,免费为困难家庭搬家,帮助协调解决家庭纠纷,协助办理公证手续等。
西陵区庙嘴项目被征收居民周女士感慨尤深。十多年来,周女士借住的房屋为国有直管公房。考虑到其既没有房产也没有经济来源,西坝专班联合街办调查核实,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帮助她办理了低保,申请了公租房。
耐心细致讲解政策,温情服务困难群众。(通讯员 供图)
算好三本账 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算经济账,按期签约可享受奖励。各区项目专班依法依规、用足政策,被征收群众按期签约可享受20%奖励,以及政策性补助。对诉求远远高于市场价值无法达成协议的,引导居民通过司法途径处置,但整个程序走完至少需要18个月,居民觉得耗时费力,担心到最后20%的按期签约奖励也拿不到,通过持续做工作,被征收居民纷纷主动签约腾房。
算环境账,搬入新居可望山见水。农机公司棚改项目(一期)刘女士从排水不畅、一层六户共用一个卫生间的老房子,签约搬进了江南时代安置房小区后,江南空气好环境好,小区里还有物业管理,住得很舒心。
农机公司项目被征收群众入住新居,开启幸福未来。(通讯员 供图)
算发展账,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需要。“这是要建疫情救治基地的,我们打心底里支持。”宜昌市重大疫情救治基地项目被征收群众鲁先生说。经过前期快速征收腾地,项目已进入桩基施工阶段,预计2024年7月交付使用。
伍家岗区合益路项目房屋征收仅用时1个月,128户居民全部签约。被征收群众刘先生说,合益路这一片征收后,将来高架贯通到江边,出行会更方便。
放眼望去,宜昌城区曾经低矮破小的棚户区,正在破旧立新中美丽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