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闻玉强 通讯员周勇)日前,宜昌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公布了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有45个项目入选,其中,新增38项,有7项列入扩展项目。
刺绣。(宜昌市文旅局供图)
据了解,宜昌市文旅局于2021年3月启动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评审工作,经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申报、市非遗专家评审委员会审议并公示无异议后,共45个项目成功入选。
雾渡河民间叙事长歌。(宜昌市文旅局供图)
该批入选项目包含民间文学类2项,传统音乐类1项,传统舞蹈类1项,传统美术类2项,传统技艺类37项,传统医药类2项,均具有浓郁的宜昌特色。
竹编。(宜昌市文旅局供图)
记者发现,在种类繁多的非遗项目中,最受老百姓喜爱的当属美食类非遗。新增的37项传统技艺中就有26项美食项目。香溪醪糟、土家十碗八扣、季狗子包子、毛狗团子、吴氏鲜食泡菜、脚东豆腐、覃姐鱼糕等非遗美食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经历岁月洗礼传承至今,也承载着宜昌人的味觉记忆。
兴山毛狗团子。(宜昌市文旅局供图)
宜昌市政协委员、三峡大学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葛政委认为,和非遗美食一样,龙马金花砚、端午制艾等一大批传统技艺类项目的入选,有利于宜昌非遗生产性保护、活态传承和传统工艺振兴,有利于促进非遗项目产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有利于助推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
宜昌原味肥鱼。(宜昌市文旅局供图)
近年来,宜昌市非遗保护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该市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项(端午节)、国家级20项、省级52项、市级154项、县(市、区)级494项。列入国家级、省级非遗名录的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枝江碟舞。(宜昌市文旅局供图)
宜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要继续充分认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管理工作,为推动文化强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链接1: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38项)
链接2: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7项)
链接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