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柳缘园)“签了约,得抓紧时间把地里拾掇干净,地不等人,今年定能有个好收成!”村民舒化彦喜笑颜开。近日,兴山县峡口镇杨道河村150亩土地完成流转签约,唤醒了“沉睡资源”,实现了富民增收。
杨道河村境内多崇山峻岭,土地资源贫瘠,属于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过去村里的年轻人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在家“握锄把子”,可用土地少,土地利用率不高是杨道河村发展的一大“痛点”。
活:唤醒“沉睡土地”
4月下旬,走进杨道河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操着机器打窝,端着苗盘下苗,提着水壶浇水,挥着锄头铲土覆膜,一片已经移栽完毕的烤烟地尽收眼底。
“村里有些农户的土地长期撂荒,有的零零散散种植作物,产出不高,很可惜。村委会流转了全村70%耕地集中发展产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杨道河村党支部书记黄雄介绍,唤醒“沉睡土地”资源成了破局思路。
土地“唤醒”后如何实现最大化收益,关键在用。杨道河村积极引进市场主体,今年40岁的舒化彦之前在外打工,离家远赚钱少,受到村委会的鼓励,今年选择回乡成立喜娣种植场,承包了60亩地发展烟叶种植。“准备阶段已完成,8月份就能收上烟了,今年预计能有个近10万元收入。”谈到收益,舒化彦脸上已乐开了花。
近年来,杨道河村积极探索资源“变现”,让土地“流”出了活力,“转”出了后劲。2018年,村委会以500元每亩的价格流转土地400余亩,最终建成宜昌最大的扶贫光伏电站——帽佛山光伏电站,每年为村集体分红5万元。2019年,流转闲置土地、引进市场主体郑君种植羊肚菌,打造村里的招牌特色产业。今年,结合生态养殖村项目,流转土地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预计能够容纳500头生猪养殖。
纾困:提供高效服务
杨道河村同时做好土地流转的“后半篇文章”,厚植营商沃土,让市场主体安心发展。村里的羊肚菌种植大户郑君在这次签约中流转了40余亩土地,扩大羊肚菌种植规模,但前段时间可把他愁坏了。
“羊肚菌的正常生长,离不开适宜的温度和水分,今年春季雨水少,又扩大了种植规模,用水问题亟待解决,还得感谢村委会修的水沟。”郑君指着新修水沟里的汩汩流水说到,年后以来,村委会组织村“两委”和公益性岗位约40人修建水沟3000米,保障羊肚菌成长用水,今年预计可增收2万元。
据悉,峡口镇政府与村委会还积极争取上级资金50万元,修建了羊肚菌加工车间,帮助成立了君怡轩种植合作社,正积极争取修建产业路600米,筹备举办采摘节,扩大农产品销路,让羊肚菌成了名副其实的“金伞”。
土地零散、水源保障、运输不便、销路不畅……一个个困难逐一破解,杨道河村产业兴旺的乐章越奏越响。
共赢:实现兴村富民
谈起土地流转的实惠和好处,村民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近些年自己一直在外打工,无暇管理种植家中2亩地,现在村委会流转过来集中发展产业,既有流转收入,又能就近就业,真好!”村民舒凤说。
经过多年土地流转实践,杨道河村盘活多处‘沉睡土地’,资源变资产,实现羊肚菌+烟叶+光伏电站规模发展,土地收益增值2-3倍,助推了村集体经济的腾飞。“今年集体经营性收入有望破10万元!”黄雄激动道。
依托集体经济的富裕,杨道河村加大投入,在镇政府的帮助下,推动民生实事工程,修建潘家坪、余家大沟文化休闲广场,壮大易地搬迁蔬菜产业配套项目,进一步提档升级基础设施,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反哺村民。
以激活“沉睡土地”为起点,杨道河村逐步迈上了乡村振兴“快车道”。“十四五时期,杨道河村将全面融入建阳坪片区生态旅游项目,与夷陵区、秭归县、水月寺镇联合打造环大老岭、乐平里、高岚卧佛山、五指山等山水文化及户外旅游精品线路,推进昭君屈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峡口镇党委书记郭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