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马均)“你可要仔细照看好这些蜂子,按现在的发展,今年的蜂蜜应该卖不少钱呢。”李友声望着小儿子手里的巢脾叮嘱。
在兴山县南阳镇百羊寨村锁子沟,李友声屋旁的一湾蜜蜂吸引了来往的游客。82岁的李友声,党龄已达52年,从部队退役后就一直在家跟随父亲学习种养殖技术,养蜂已有40多年,现养殖中蜂100多箱,是村里名副其实的养蜂大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带动了周边10余户养蜂致富,成为了蜂蜜产业的带头人。
“李友声当时是我们培训班年龄最大的学员,也是班里最有经验、最好学的养殖户,带动了村里一大批人养殖蜜蜂。”南阳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技术员贾红山回忆。
2017年,南阳镇推行“1251”养蜂模式(1个贫困户,种植2亩蜜源作物,领养5群中蜂,两年实现1万元收入),助力精准扶贫。镇政府对全镇蜜蜂养殖户开展技术培训,大规模发展中蜂,通过惠农政策鼓励老百姓从传统养殖向新式养殖转变,并组织养殖户到恩施、荆门等地学习养蜂技术。
为进一步搭建服务平台,除每年组织培训外,南阳镇政府还邀请省市县农技专家到村实地进行技术指导,安排畜牧技术人员上门服务,建立微信群24小时答疑解惑。
“以前我们养蜂靠的是老经验,有时候还得看运气,蜂蜜的产量很不稳定,只敢喂二三十箱,多亏了镇里的政策和技术支持,培训过后我发现新技术的蜂蜜产量更高,于是就加入了合作社放开胆子喂蜂子,2018年把在外务工的小儿子叫回来专门养蜂,现在家里养的蜂还要去找更多的地方放蜂桶,还想着给村里其他的养殖户匀一部分蜂子,既然要致富那就要一起富。”李友声笑着说。
2021年12月,李友声的小儿子李伟被选为百羊寨村村民小组长,每值割蜜季节他就到其他农户家帮忙割蜜、摇蜜,一起交流养蜂经验,互相分享销售渠道,每年产的蜂蜜都不够销售。
眼下正是蜂蜜采收时节,李友声和小儿子忙着一箱箱检查蜂量情况,成群的蜜蜂围着公路沿线的蜂桶欢快着飞舞,形成了老党员致富路上的独特“蜂”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