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书匠,我惊喜地从《天问》里发现了许多有益于现实教学工作的精神,它们凝结着屈大夫的智慧,并能在恰当的运用后于闪烁光芒……”5月20日,在天问教育集团青年教师屈原文化论坛上,高新天问初中语文教师赵敬梓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讲述了如何弘扬《天问》里的教学精神。
青年教师屈原文化论坛是天问教育集团“屈原文化节”其中的一个版块。4月15日起,为期两个月的“天问教育集团2022年屈原文化节”拉开帷幕。天问学校深度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从七大板块30多项活动中渗透屈原文化, 推动屈原文化课程化、系统化、成果化。
当天,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16位教师将自己对屈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娓娓道来。天问教育集团国学导师、天问书院名誉院长顾景荣介绍,通过本次屈原文化论坛,提升青年教师的文化素养,打造一支根植天问努力探索屈原精神传承的青年教师队伍。
“桃李应有问,我辈传道之。为师之道,在于解学生之惑,传学问之道,学习《天问》中的教学思想,在屈原精神中汲取营养。”赵敬梓分享说,《天问》中最鲜明的精神便是敢于质疑,屈夫子在天问中一共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包罗万象,涉及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历史政治等多个方面。基于此,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传承屈原文化,聚焦于三个方面:敢于质疑,上下求索;传承传统,严谨治学;德行敦厚,哲引人生。
聆听、学习、借鉴、反思……青年教师姜怡晨颇有感触地说:屈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旗帜。大家的解读都非常精彩,了解到了更多的屈原文化,受益匪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带着学生们一起去探寻更多的屈原精神。希望让更多屈子传人勇敢“发声”,传承屈子精神,为自己的热爱加持,为自己的追寻坚守。
现场,夷陵天问初中705班学生欧阳晓雨记录了满满两页的笔记,她说,老师们的讲述,字字句句,发人深省,将结合屈原文化精神,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树立远大人生目标。
融合屈原文化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征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屈原文化;“天问杯”优秀文艺节目展演,在艺术教育中渗透屈原文化;“天问杯”书法、绘画、诗歌、摄影、短视频大赛,在品牌跃迁中渗透屈原文化;“诵读屈原作品 讲述屈原故事”,在生活实践中渗透屈原文化……连日来,屈原文化节在天问各校区开展的如火如荼,有声有色,《楚辞》名句的朗朗书声在天问校园上空回响。在走近屈原、吟诵诗词、创作诗歌等真实情境中,天问师生让屈原文化“发声”“出圈”,实现立德树人“形于内”而“发于外”。(通讯员 梁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