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最新消息

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打造文旅融合“五峰样本”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2日16:2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官婧)近年来,五峰与恩施州、长阳共同推进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从制度机构建立、重大项目实施、非遗文化传承等方面,全力助推生态文化区创建提质增效,着力打造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五峰样本”。

微信图片_20220622161915.jpg

2018年9月,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实施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为五峰文化生态保护和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2019年至2021年,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进入加速建设阶段,五峰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建设专家委员会,建立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举办文化遗产、文化生态整体性、全域性保护等专题培训;重点推进《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立法工作,颁布实施一系列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供切实有效制度保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文化馆副馆长、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覃远歆表示,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既是保护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样式,也为地方文旅融合打造文化风景线,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将提升五峰文旅融合的能级和魅力指数。

微信图片_20220622161910.jpg.jpg

文化生态保护区创建以来,五峰非遗项目申报及对传承人关怀不断升级,为仁和坪非遗传习所、渔洋关镇小非遗传承基地、五峰镇南曲社等划拨专项经费,举办星岩坪山歌、西兰卡普编制技艺、土家族撒叶儿嗬等传承提升培训,制定出台《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性传承人评选奖励办法》,推进非遗理论成果及研究专著公开出版。

近年来,五峰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六进”活动常态化,非遗项目广泛融入社区、机关、企业、学校、乡村、景区。南曲、星岩坪山歌、土家族打溜子、土家精细竹编等项目非遗传承人常年驻扎柴埠溪景区开展展演服务;组织南曲、星岩坪山歌、土家精细竹编技艺等项目参加中国旅游日、鄂湘皖赣四省非遗联展、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国家、省市各级非遗项目展演展示活动;支持筹建非遗作坊体验基地,将柴火起酥饼、顶榨菜籽油、纯酿苞谷酒、古法造纸等项目纳入保护范围,围绕土家民族服装、石磨吊包豆腐、仁和坪起酥饼、阮氏板桥鸡、土家罐罐茶、五峰葛根粉6个项目开展田野调查和资料采集,瞄准传统技艺,助推全域旅游。

微信图片_20220622161822.jpg.jpg

同时,整体推进传统村落、特色小镇、特色村寨建设,目前已建成栗子坪村、茶园村、楠木桥村3个传统村落,栗子坪村、茶园村、腰牌村三个特色村寨被纳入特色文化小镇建设范畴,楠木桥村、月山村、红烈村、杨家埫村被纳入文化特色村寨省级培育名单。

“希望老百姓更好地参与项目传承,特别是更好地开展技艺类非遗项目的传承,更希望广大农民朋友将非遗技艺类特色产品变成商品,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谈及非遗项目未来的发展,覃远歆如是说道。

微信图片_20220622161920.jpg

建设综合性五峰非遗传承展示馆是武陵山区(鄂西南)土家族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区五峰片区建设主体性枢纽性工程。项目投入布展建设资金900万元,目前正处于施工阶段,布展面积980平方米,建成后将立体呈现五峰众多非遗项目资源,向观众常年开展非遗普及教育,体现体验式互动性沉浸式展陈方式。

覃远歆说:“今年工程开工后,精制茶厂基本的旧房改造、楼顶防水、分区布展展线划分已全部完成,二楼主要是用声光电和现代高科技传媒对五峰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集中展示,一楼主要是技艺类非遗的直播间和六个技艺类工作室,外带非遗特色超市,预计到8月份可以向社会免费开放。”

【责任编辑: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