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宜昌频道

2022年宜昌市“文明家庭”先进事迹展示 小家传大爱 平凡扬美德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4日17:46 来源: 三峡日报

董翼家庭

王道凤家庭

程至诚家庭

夏闯、杨艳艳家庭

于小平、伍辑燕家庭

龚雪家庭

向宗乐家庭

邱天星家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长期以来,我市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重点,广泛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涌现了一批勤劳敬业、孝老爱亲、热心公益、和睦友善、家风淳朴的文明家庭,为宜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起了强大正能量。

董翼家庭:教育世家 薪火相传

董翼,宜昌市第四中学教师,出生于教育世家。其家族最早从教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11年,董翼的曾外祖父刘京三毕业于张之洞创办的两湖总师范学堂,他坚持改革教育、兴办学堂,为鄂西山区教育事业作出了贡献。

如果说刘京三开启了教育世家之门,那么董翼的大姨奶奶董泽恩则是对这个家族影响最大的一位,她18岁考取武汉懿德师范,一生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是董家的灵魂人物。

父亲董雪樵先后在长阳邓家坝小学、市四中任教,后被调到市招考办公室。母亲李惠茗是学校的会计,她父母李承勋、刘汉英都是老师。

“长辈们对教育的执著和责任心,对我们从事教育事业的后辈来说,影响是最直接的。激励着我们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认认真真、踏踏实实,把一颗真心交给学生,端好教育这碗良心饭。”董翼深有感触地说。

百年教育世家传承到了董翼这一代,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她儿时的梦想,也成了她长大后必然的人生选择。1999年大学毕业后,董翼回到母校任教。

作为教育家族的第四代,董翼已经在教学一线工作了20多个年头,她的老公也在市三中工作。在她看来,有爱才有教育,她把邮箱公布给所有学生,耐心倾听学生心声,诚恳解答学生疑惑,从不觉得麻烦。她常说:“面对学生没有一件是小事,也许一个小小的努力,就会改变他们人生的轨迹。”

百年来,董翼及亲人四代从教,整个家族共走出32位教师,11对教师夫妻。2017年,董翼家庭被评为西陵建区30年“感动西陵”十大人物、荆楚最美家庭、湖北省文明家庭;2018年,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2020年,被评为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

王道凤家庭:在平凡中铸就伟大

王道凤出生于一个贫寒家庭,为了照顾弟妹,酷爱读书的她放弃了学习的机会。结婚后,她重拾昔日爱好,常年养成看书学习、写心得日记、练书法的好习惯,她说学习让她感到快乐,更深悟家和万事兴的道理。

1989年,她和丈夫开起了“凤平法治文化”餐馆。她把法律知识编成顺口溜、三字经、七字诗,在墙刊上增设了“学法用法“诚实守信”“人生感悟”“生态保护”“左邻右舍”等栏目。

此外,她把餐馆一楼接待厅打造成法制图书阅览室,每年自费1000多元订阅法律、法规之类等报刊杂志30多种,购买、收集法律、科技文化书籍1000多册,供南来北往的客人学习阅读。

为了调解家庭矛盾纠纷,王道凤在自家建起了“知心姐姐工作室”,以切身经历告诉姐妹们如何处理婆媳矛盾、增进夫妻关系、教育子女成长成才。她利用自己文化餐馆的优势,办起了“爱心驿站”,假期邀请留守儿童来“驿站”读书、画画,让孩子们找到家的温暖。

生活上,王道凤也是孝顺的儿媳、贤惠的妻子、善良的母亲,在这样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里,儿子继续传承着他们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品质,家庭美满、事业有成。

60年风雨人生路,30载传播正能量。王道凤家庭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书香之家”、宜昌市“百优”文明家庭。她本人也荣获“中国好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个人”、新时代最美法律服务人提名奖、湖北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湖北好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程至诚家庭:小小少年有大爱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而至,程至诚的父亲程林主动请缨,赶赴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江南院区危重症病区,负责危重症病人的插管手术。同在医院工作的妈妈也忙碌在新生儿病房,家里只剩下年仅10岁的程至诚。

在独自居家的日子里,程至诚不仅网课一节没落下,还学会了做饭,洗衣等家务劳动,用小小肩膀挑起了当家的重任。

在日记和给爸爸的信里,程至诚写下了自己的思念,“希望爸爸早日打败病毒,救活所有病人,早日回家。”工作之余,程林给程至诚写下了一封题为《吾儿至诚》的家书,作为给儿子10岁的生日礼物。

家书中,程林写道:疫情来势汹汹,无人可独善其身,为父更不应苟且偷生,为汝等所耻笑……为父对汝寄予厚望,不求大富大贵,但求汝能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成为一名健康又智慧的小少年……

一前一后,书信传情,彰显出浓浓的父子情,这封家书因此也被《人民日报》等各大主流媒体广泛转载。 2020年3月底,程至诚的爸爸妈妈先后回到家中,独自生活两个月的他已经成长为一个健康乐观的小少年。

2020年11月,程至诚当选“特别关注孝心少年”,并获得3万元助学金。在与爸爸妈妈商量后,他将这笔钱一部分用来购买图书捐赠给学校,与同学们分享;另外一部分则用来购买轮椅,赠送给父母所在单位——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以此回馈社会。

程至诚的自强、乐观、爱心、奉献,凸显了新时代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宜昌市委书记王立在看望他后,勉励他要好好学习,加强锻炼,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夏闯、杨艳艳家庭:举家抗疫 “疫”不容辞

夏闯、杨艳艳夫妇是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生。丈夫夏闯是一名外科医生,妻子杨艳艳是肝病科医生。家里有3位老人2个孩子,父亲因车祸导致严重脑外伤和颈椎骨折还在恢复之中,岳母有高血压和抑郁症,儿子12岁,女儿才4岁。

2020年的新年刚过,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迅速蔓延。危急时刻,夏闯第一时间向医院递交奔赴抗疫一线的申请,随后被派往发热门诊,给每个发热病人采集核酸标本,从中找出有传染性的人群,并将他们一一送往各个病区。

丈夫在一线抗疫,杨艳艳也不甘落后,作为科室临时负责人,她在第一时间制定病房封闭管理要求,在整个疫情期间,创造了全科医护、病患及家属零感染的奇迹。为解决病人的用药需求,杨艳艳和她的团队兼任起临时配送员,送医送药到病人家中。

看到爸爸妈妈忙碌的身影,12岁的儿子主动承担部分家务,减轻3位老人的负担,还临时当起了家庭的“健康小卫士”。他手把手教外公外婆和爷爷正确佩戴口罩的方法,督促妹妹勤洗手、讲卫生,还自创了“抗疫小超人打新冠病毒”的小游戏,在小小男子汉引领下,一家老小的居家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家庭主力在前方抗疫、家庭成员在后方支援,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他们夫妻并肩,护佑一方;老小同心、守望相助。他们每个成员都不掉队,发挥了全家齐心、共同抗疫的家庭作用。他们的家庭荣获了2020年“荆楚抗疫最美家庭”、2021年“全国最美家庭”。

“不忘却过往,更希冀未来!”这是夏闯、杨艳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们更期待:疫情过后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于小平、伍辑燕家庭:15年支教绽放最美心灵

于小平、伍辑燕夫妇现为湖北龙昌光学有限公司员工。2007年起,夫妇俩响应原就职广东省佛山华国光学器材有限公司的号召,先后在广东、广西支教。

2011年12月,老板周樑成在宜都市创办湖北龙昌光学器材有限公司,2014年夫妇二人服从安排,到宜都市贺炳炎红军小学支教至今。

贺炳炎红军小学一直以来留守儿童多、占比大,现在122名学生中留守儿童就有89名。为了让这些孩子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每到孩子们生日时,他们都会在宿舍里下一碗“寿面”陪孩子们一起吃,或是将这一个月过生日的孩子们聚在一起过集体生日;为了不让一个问题学生掉队,夫妇俩坚持家访,8年来,家访里程达4000多公里;为了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于小平在宿舍里办起了课外辅导班,周末又义务给孩子们补习功课。

在学校里,于小平是体育老师也是义务保育员;伍辑燕既是语文老师,同时还教音乐、美术,偶尔也是心理咨询师。学习上,于小平和伍辑燕对学生都严格要求,课余时间,他们和学生一起聊天、做游戏,大家私下都叫他们“于爸爸、伍妈妈”。他们也先后获得全国红军小学优秀教师、宜昌市文明家庭、宜昌市最美家庭、宜昌楷模、宜都楷模、荆楚最美家庭提名奖、宜昌市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

作为编外老师,于小平夫妇干着教师的工作,却不能享受老师应有的福利政策与职级晋升平台,他们领着企业的工资,每年暑假还要回企业上班。于小平说,学生每一点滴变化是他们支教路上的动力,我们舍不得山里的孩子,只要企业有政策,我们愿意一直支教下去。

龚雪家庭:夫妻同心 橙心橙意助振兴

俗话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只有把家庭经营好了,才有足够的精力去发展事业。秭归草帽姑娘商贸有限公司负责人龚雪一家就是这样,她们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在经营好自己小家的基础上,事业也蒸蒸日上。

2014年8月,龚雪开始试水电商。后来,她参加电商培训,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成立了秭归县第一家农村电商服务站——郭家坝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帮助全县老百姓和贫困户销售脐橙、土鸡蛋、橙花蜂蜜等农副产品。

2019年,龚雪带领团队整合平台资源,继续发挥优势,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秭归脐橙1000万斤,产值超3000万元,间接带动130人就业,辐射带动2000余名农户和贫困户脱贫致富。2020年7月公司被评为宜昌市“电子商务示范企业”。

一人富不算富,带动周边的老百姓共同致富才是龚雪的心愿。她主动参加省内外各部门组织的各类电商学习,并在当地成立了秭归县巾帼电商联盟、秭归县郭家坝电商协会以及郭家坝镇电商服务中心,通过这些平台她把自己的所学所得传授给当地的有志青年。目前,在龚雪的带动下,秭归县已发展电商企业2500多家,全县电商从业人员达到8000多人,物流、快递、生产加工等相关联产业吸纳就业人员3000余人。

事业成功的背后,是家人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为了让她安心工作,两边的妈妈主动站出来帮她分担后顾之忧,解决了生活和带娃的难题。丈夫也主动辞去稳定的工作,帮她经营公司。

2020年5月,龚雪家庭被县委文明办、县妇联、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联合表彰为“最美家庭”。2022年1月,龚雪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向宗乐家庭:用大爱成就责任

向宗乐,湖北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水浕司村人。27岁那年,一场意外无情地夺走了他的双手和左眼。

巨大的生活反差让他有些消沉,但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女儿和温柔、贤惠的妻子,他最终下定决心,要振作起来。从此,不屈不挠的他开始了艰辛的自立生活。没了双手,他就用铁丝自制的“手套”拿勺子,解决吃不用喂的问题;没钱供女儿上学,他就出去给别人背东西,干力气活。

后来,他渐渐学会了用双臂握扫帚、锄头、镰刀等生产工具从事各种劳动,靠残缺的双臂将土坯房盖成砖墙房,将两个孩子养大成人。

自幼爱好在河里玩耍的他,从小就锻炼了一身好水性,每当发生溺水事故,向宗乐总是毫不犹豫,跳进河中救人。从17岁第一次救人到现在,他已经陆续从河里救起了10多人。有人问他为什么?他总是回答:“我没有双手,不能帮别人什么忙,但我有很好的水性,就应该救他们上岸,不能让他们失去生命。”话语简单而朴实,却道出他内心深处至真至纯的善良与美好。

向宗乐自立自强,克服了身体的障碍,托起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见义勇为,战胜了死亡的恐惧,让生命化险为夷。

40多年里,向宗乐和老伴儿不等不靠,建房子、修猪圈、挖鱼池、喂山鸡、养山羊,他们也和大多数贫困家庭一样行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夫妇二人积极向上、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不屈不挠、顽强拼搏追求幸福的坚毅品质,在当地传为佳话。其家庭先后荣获“全国五好家庭”“全国最美家庭”“荆楚最美家庭”“宜昌最美家庭”“五峰文明家庭”。

邱天星家庭:祖孙三代党员的精神传承

爷爷邱昌黎,1960年入党。1970年响应国家号召,从武汉举家迁到宜昌,成为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第一代建设者。葛洲坝竣工后,又把余热献给三峡大坝。那时搞建设“大会战”,数万人背井离乡涌来工地。没地方住,就在荒坡上搭芦席棚,顶上铺油毛毡;缺钱缺人缺技术,老一代的建设者就自行设计、建造、安装,最终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中国奇迹。

父亲邱承俊,1994年入党。2003年“非典”来袭,他和同在医院工作的爱人一起参加党员突击队,忙得完全不着家。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快要退休的邱承俊坚持战斗在抗疫一线,双脚双手甚至耳朵都长了冻疮。为了将物资及时分发下去,在腰部还贴着膏药的情况下,他主动报名参加临时搬运小组,坚持1个多小时直至8吨物资全部卸载搬运完毕。

邱天星,夷陵区樟村坪镇党委宣传委员。“固执”的她,总是争取到达一线,只为写出更真实、鲜活的文字。她撰写的稿件《坚守14年的黄柏河清漂人》,被全国10余家党报党媒采用、推广,黄柏河清漂队队长毕家培荣获“中国好人”等诸多荣誉。近年来,她共荣获湖北日报年度优秀通讯员称号3次、湖北日报年度通讯员好新闻奖项2次。虽然党龄才3年,但爷爷、父母烙印在她心里的“党龄”已经很久。她渴望自己能延续这份传承,在爷爷和爸爸奋斗过的城市继续努力,做有责任、有担当的新青年。

2022年,邱天星家庭获第八届宜昌市最美家庭。由夷陵区委宣传部报送的邱天星家庭家风故事在湖北省“讲述红色家风 传承红色基因”家风家训故事音视频征集活动中获优秀奖。

【责任编辑:曹霓】

Copyright © 2001-2024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