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宜昌频道

“能为大伙儿做点事,我心里踏实” 76岁老党员陈昌桂发挥余热践初心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05日12:49 来源: 三峡日报

清晨,猇亭区红港新村社区,当大家都还在睡梦中时,76岁的老党员陈昌桂带上扫帚,6点半准时出门打卡“上班”。阳光洒在小区的每个角落,陈昌桂认真地打扫着路面,清理着路边垃圾杂草,生怕遗漏了哪个角落。

自红港新村建立,10余年来,陈昌桂坚持每天义务打扫小区卫生,关爱小区的留守老人和残障人士。“力所能及地帮大伙儿做点事,我心里踏实。”陈昌桂说。

“她既是小区的文明‘宣讲员’,又是居民的贴心‘服务员’,还是防疫‘守门员’。”猇亭区红港新村社区书记胡艳说,陈昌桂虽然退休多年,但她依然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走家串户耐心宣讲

小区环境从此“大变身”

初夏时节,走进红港新村小区,道路干净整洁,绿植花卉色彩亮丽,老人们三五成群欢声笑语,一片祥和的景象。

“红港新村小区是一个还迁小区,现在小区的面貌与当初居民刚刚搬进来时有着天壤之别。”胡艳说。

2009年,老红港村面临征迁,村民全体搬迁到现在的红港新村小区。从农村自建房搬到城市小区,大家方方面面都需要适应。入住早期,小区楼道、路边到处是堆积的杂物和随地丢弃的垃圾,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居民怨声载道。

越来越糟糕的小区卫生和邻里关系,让陈昌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陈昌桂从自己做起,将自家杂物收捡干净,帮助家人和邻居养成定点丢垃圾的好习惯。

“她每天顶着炎炎烈日,自发在小区楼道中巡查,有时候在垃圾桶旁值守。一发现随地丢垃圾、楼道放杂物的情况,就会上前制止。”邻居刘学梅说道。

后来,陈昌桂意识到,当场制止仅仅是治标,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居民们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想要真正根治小区环境乱象,就必须让每一位居民拥有主人翁意识。

陈昌桂开始了每天走家串户、反复宣讲的工作。“刚开始时,部分居民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

“这丝毫没有影响她的热情,只是反反复复地上门宣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胡艳说,在陈昌桂的带领下,小区居民逐渐意识到,小区的环境卫生要靠自己维护。思想上转变了,红港新村小区的环境悄悄有了变化。

嘘寒问暖送关怀

小区有了贴心“服务员”

在日常走家串户时,孤独的空巢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让陈昌桂格外牵挂。

“除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也很重要。”陈昌桂希望这些空巢老人也能享受快乐的老年生活。

于是,陈昌桂经常上门和这些老人聊天谈心,鼓励他们发展兴趣爱好,走出家门去跳广场舞,或者参与社区志愿活动。她还建议社区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活动,让他们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

精神上的空虚是一时的困难,肢体的缺陷则是一生的不便。和残障群体相处的时间越长,陈昌桂越是感触深刻。行动上的不便,使得身有残疾者多是住在一楼,每当陈昌桂在小区散步时,她总是有意经过那里,帮他们晒晒衣服、打扫屋子,买点生活用品等。

“十多年了,我们把她当自己的亲人一样。”一位受到陈昌桂帮助的居民说。

主动请缨到一线

小区有了防疫“守门员”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万家团圆的美好。陈昌桂、杨万荣夫妇主动请缨到防疫前线。社区考虑到两人年岁已高,工作强度大,将他们劝回。

随着疫情愈演愈烈,工作人手严重不足。此时陈昌桂夫妇再次请缨,经过深入沟通后,社区同意他们加入到队伍之中,并安排陈昌桂坐镇后方协调,杨万荣在路口值守。

陈昌桂每日出入数个楼栋,隔着门和大家沟通。当居民的生活遇到困难时,她收集问题寻求社区帮助;当居民内心焦躁不安时,她静静倾听他们的烦恼;当居民因不实消息产生恐慌时,她不停安抚大家的情绪。

“一门之隔,隔断的是空间,隔不断的是心与心的交流。”陈昌桂说,作为一个退休多年的老党员,时刻牢记自己的初心与使命,热忱服务居民群众。

“在陈昌桂的带领下,小区党员们都在为建设小区无私奉献。”胡艳说,正是有了这样的一群人,红港新村才能在建设美丽和谐社区的道路上迈出新的步伐。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通讯员 孙红亚 晓轩

【责任编辑:曹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