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黄善国 胡兴军 靳芝 宋潇潇 高然 杨婧)治荆楚必先治水。水的问题,表象在江河湖库,根子在流域。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要强化省级统筹、治山理水,共抓长江大保护,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
我市党员干部表示,立足新起点,要肩负新责任,彰显新担当,继续把保护和修复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一张图”“一盘棋”治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规范流域内的各类生产生活和开发建设活动,力护流域安全。
我市在长江一级支流黄柏河实施的流域综合治理,是“治水”的标杆型例证。
201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直面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在长江一级支流黄柏河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推进流域综合执法改革,逐步理顺了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流域监管体制,抓住了流域水生态保护的“牛鼻子”,破解了“九龙治水水不治”的难题。2021年,流域水质优良率达100%,Ⅱ类水质达标率达到98.18%,较2016年提高30.9个百分点,实现了“矿要开,水要好”的双赢。
“作为一名流域支队执法人员有幸参与和见证流域保护工作,倍感荣光。”市流域水生态保护综合执法支队办公室主任韩国平说,这激励他深学细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找准自身工作定位,践行环保铁军要求,守护流域水生态和居民饮用水安全,为流域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秭归位于三峡水库坝上库首,县域内三峡水库面积19.59平方公里,长江横贯县境64公里,县内九畹溪、香溪河等八大支流汇入长江。
秭归县水利和湖泊局副局长赵宗政说,全县已完成小微水体整治1302处,建成尖棚岭环保专用码头,及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调节池2座,重建和生态修复消落区植被5.69平方公里,整治岸线36.82公里,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秭归将继续在构筑三峡工程运行安全防护网、三峡生态安全屏障上用全力、下苦功,守住流域安全底线,实现一库清水向东流。”
沮漳河,长江中游上段北岸重要一级支流,在当阳过境104公里。当阳市水利和湖泊局建设股负责人苏红涛说,他们将以沮漳河流域为切入点,积极推进沮漳河流域综合治理。谋划防洪减灾工程,加强全市湖库堤防建设,优化蓄滞洪区建设,提升防洪保安能力,补齐城市防洪排涝短板;同时,为强化流域综合治理,谋划水资源配置及城乡供水保障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土保持与河湖生态修复等系统治理工程,坚决守住流域安全底线。
清江是长江在湖北境内仅次于汉江的第二大一级支流,也是长阳境内最大河流。长期以来,清江在生态、防洪、供水、能源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筑牢清江流域安全底线不仅是流域人民群众的福祉所系,也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
“报告为我们水利人提升清江流域治理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新时代水利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水利和湖泊局局长肖发新说,他们将立足水利职能,以河长制为抓手,统一规划、治理、调度、管理清江流域;全面推进清江流域综合治理、系统治理和源头治理,常态化规范化开展河流“四乱”专项整治,补齐流域生态短板。到2025年底前,清江流域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清江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标准,清江支流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以上。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夷陵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王友林说,要坚决扛起生态政治责任,围绕区委“锚定双千亿 奋进新征程”的目标,全力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让夷陵发展有“高素质”、生态有“高颜值”,走在建设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先行区前列。
“共抓长江大保护,确保一江清水东流,这是我们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宜昌高新区经发局副局长王俊表示,宜昌高新区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之中,加强土地、水等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巩固提升绿色发展优势,紧紧把握化工产业高端化、功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围绕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加强绿色化工产业提质增效和协同应用,着力推进绿色化工规模化应用,促进绿色化工产业链纵向延伸、 横向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