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赵界)小暑时节,走进兴山县榛子乡,一条条水泥公路犹如玉带盘旋在大山之间,红瓦白墙的民居,整齐的排列在公路两旁,仿佛一副水彩画。
自“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榛子乡创新探索出一套“群众点单、支部派单”的服务模式,通过实现群众“微心愿”,满足群众“微梦想”。
群众主导制一单
“屋场院子会开到户,就是想听大家反映问题、提意见,能现场解决的马上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我们积极协调、争取......”青龙村党支部书记甘发君说道。
话音刚落,就有人发言:“今年卖辣椒之前一定要把田间路修好啊”“我们愿意自己筹集资金扩修这条产业路......”坐在一旁的村干部认真记录着每一条需求。
这是榛子乡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连日来,该乡采用入户走访、召开屋场院子会等方式,收集群众“微心愿”“微诉求”,并邀请村民代表、乡贤能人开展深入讨论,着力解决群众需求。
支部派单修两路
“从入户走访和屋场院子会的反响来看,现在最紧要的是先把村里的路修好,保证产业路、致富路畅通,为即将到来的蔬菜交售做好准备。”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向闯的话,无疑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可是,峭壁断岩的大山,两条“断头路”工程巨大,投资不小,还有部分群众的不理解。
说干就干,该乡政府相关部门联合村党支部积极与县相关部门沟通,做好路形勘测、占地协调、费用预估等工作,截至道路开工,专班共计上门协调300余次。
当村里请来技术员,开始踏勘路线,村民们看到村里真的要修公路了,喜出望外,铆足了劲。打炮眼,工地没有锤子,村民们就从自己家里扛来工具,还把家里的锄头、竹筐等,全都无偿交给施工班子使用,天气炎热,村民们纷纷自发给工人送茶水。两条致富路按下了“启动键”。
道路畅通富百户
“今年我种了80亩烟叶,预计收入40余万元,以前去田里一趟来回要5个小时,现在不到1个小时。”家住和平村李家山的甘本军乐得合不拢嘴。
“村民从此能在家门口坐车出山了,祖祖辈辈的梦想终于实现了,非常值得的。”青龙村村民赵云欣慰地说。
遥看山峦,路在山间。公路联通了外面的世界,也联通了山乡的明天,7公里的道路,铺就了村民乡村振兴致富路,如今,沿线100多户农户再也不用为农产品转运难、运费高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