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宜昌频道

远安真金村:念“真经”得“真”金

发布时间:2022年07月13日19:29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刘燕双)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云雾缭绕处,且把云作画。距远安县城60公里,三县交界处有一村落,以晨雾做面纱,以绿色做底色,有良田,沃土,茶园,这就是真金村。

微信图片_20220713192421.jpg.jpg


班子强了,挺起发展“主心骨”

真金村,是位于远安、保康、南漳三县交界处的口子村,版图面积1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87亩。辖6个村民小组,720户1805人,其中党员56人,其中流动党员11人,村民代表24人,村“两委”干部4人。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两年时间,真金村获得远安县突出贡献先进集体、远安县表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的背后,是一班人不懈的努力,艰辛的付出。

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柴正雄,1977年生人。2018年,从广东回村,担任村后备干部,先后当选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2021年,柴正雄被评为“宜昌市优秀共产党员”。

村两委干部共6名。59岁的治保调解主任宋继刚可是老资格了,历任村干部24年,其中主职干部9年。80后的妇女委员、90末的财经委员。一班人老中青结合,同心同力,为真金村发展奠定了基石。党支部不断丰富新鲜血液,三年来共培养发展党员6人,入党积极份子5人。

“头雁”领航,富民兴村,第一步就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3万元,维修庄子水厂,将集中供水移交镇佳源自来水公司,保障村民用水。新增2个台区,解决2个组电压低的问题。硬化村级道路7公里,实现家家户户通公路。

路子明了,打通产业“主动脉”

真金村2014年纳入县级重点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56户365人,是个真正的穷村。如何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村“两委”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一手抓新兴产业生猪,一手抓传统产业茶叶。事实证明,路子选对了!

(一) 富贵猪中求

一个村生猪交易中心,每天可销售生猪200多头。一批批膘肥体壮的肉猪被装上大卡车,销往重庆等地。为了延长生猪产业收益链,保护全村生猪养殖户的利益,真金村投资310万元,建成涵盖仔猪交易、动物防疫、检疫为一体的生猪交易中心,平均每天交易生猪110头以上。

“去年,我们家销售生猪600头,销售收入120万元。”真金村四组村民艾军说。艾军新建1200平方米的现代化猪圈,现自养能繁母猪47头,年出栏500—600头。有钱赚了,日子美了,去年还改造了住房,乔迁之喜办得热热闹闹,倍儿有面子,一家人过着怡然自得,勤劳致富的好日子。

58岁的杨成全,也是靠养猪脱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还当上了远安县首届脱贫之星。杨成全年轻时一直在矿上务工,后因病回家,爱人患有精神疾病,一家三口人年均收入不足千元,2014年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安排了公益岗位,帮扶人温志刚鼓励支持他从2015年发展养殖业,养殖能繁母猪5头,全年可产仔猪60多头,全年纯收入在6万元以上。姑娘大学毕业后在村里当后备干部,想起现在蜜糖一样甜的日子,杨成全呵呵直笑。

贫困户年入百万的故事,真金村还有一个,便是59岁的严楚勤。严楚勤一家3 人,因不通公路导致生产生活条件恶劣,2014年被评为立卡贫困户。2016年,从村委会主公路到严楚勤家5公里小路扩建成水泥路,有养殖特长的严楚勤开始发展养殖业,在产业政策的扶持下,逐年扩大能繁母猪养殖规模,走上致富路,2020年能繁母猪养殖规模达到27头,全年仔猪销售收入过百万元,成为村里养殖大户、脱贫典型。“我靠养猪收入已经奔小康了。”严楚勤长满茧子的手,抚摸着粉嘟嘟的小猪仔,一脸的兴奋。

目前真金村养殖大户26家,利润过百万元的有3家。全村养殖能繁母猪1134头,仔猪月存栏3000头,年销售额达2000万元;肉猪年出栏量10000头,销售额达5000万元,全村养殖收入达到 8000万元以上。

如何促进生猪生产可持续发展?村“两委”意识到,要壮大生猪产业,必须坚持生态养殖。村委会整合产业奖补、扶贫小额贷款、农村沼气等政策,带领全村群众投资400余万元治理养殖污染,养殖大户和所有散户改造了旧猪圈,新建了沼气池、化粪池。如今大猪小猪住进宽敞的“楼房”,仔猪死亡率大幅下降,住得干净、吃得健康、防疫到位,生猪长得好,仔猪病死率逐年下降,肉猪品质越来越高,“真金土猪”名声渐响。除了改善养殖环境,村里还成立卫生监督巡逻队。养猪非断没有影响生态环境,真金村还被评为远安县“最干净村”、省级生态文明村。

微信图片_20220713192427.jpg.jpg

(二) 茶是软黄金

高山云雾出好茶。这一点,真金村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真金是全县“一村一品”茶叶专业村之一,有着近四十年的茶叶种植历史,现有茶园面积4000亩,年产茶叶超500吨,涉茶产业人口占全村人口的70%。茶叶是真金村的传统产业,几乎家家户户有茶园。

真金村在茶产业发展上打出“组合拳”,在种植、销售各环节提供一条龙服务。在种植环节,通过茶园改造、选育品质更优、产量更高的品种,做到技术改良和品种引进相结合,着力打造精品茶园。推行“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合作社与农户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合作社负责提供农民所需的种苗、肥料、农药等,从源头上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占有率。全村发展茶产业的140余户,采摘面积达4000余亩,每亩年可创收3000元,全年创收达1200万元以上。

村里牵头,通过集体自建、引进能人等方式成立茶叶合作社4个。其中春宇茶厂年产干茶5万斤,产值300万元;银峰茶厂年产干茶42万斤,产值800万元;望家茶叶合作社真金分厂年产干茶40万斤,产值120万元。全村已经形成茶叶采摘、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条。

银峰茶叶专业合作社被“宜荆荆恩”首届妇女儿童家庭服务业博览会组委会表彰为“最受欢迎产品企业”;

真金绿茶被远安县农业农村局表彰为“2021年远安黄茶斗茶大赛绿茶组二等奖”;

真金红茶被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宜昌市茶产业协会表彰为“全市宜昌宜红品质鉴评创新奖”;

银峰茶叶专业合作社制茶师赵忠富被宜昌市农业农村局、宜昌市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局表彰为“宜昌毛尖制茶能手”。

望家茶叶专业合作社真金分社理事长彭宏涛介绍,合作社覆盖于附近的望家、定林、金桥、真金、青峰五个村,合作社的中高档茶现在是以本地和外销为主,出口到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合作社平均年收购社员鲜叶达500多万斤。

书记柴正雄表示,“根据乡村振兴的工作计划,我们想把老旧茶园进行升级换代,改造老品种,种植无性系茶苗,努力发展有机茶,同时结合生猪养殖污染防治,用农家肥代替化肥,使茶园更美,茶叶品质更好,老百姓收入更高。”

微信图片_20220713192415.jpg.jpg

治理活了,奏响乡村“主基调”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老百姓能否安居乐业,乡村治理是关键。

村民自治,道德理事会来护航。主要职责是监督检查村民执行“村规民约”、“红黑榜”制度情况,评选每季度红黑榜人员,大力表彰红榜人员,教育转化黑榜人员。   

真金村重点抓好三件事。

提倡厚养薄葬,严禁大操大办。移风易俗,开头总是很艰难的。党员带头率先垂范,红白喜事事前备案,理事会工作人员于办事当日到现场督导,签订承诺书。上行下效,去年村委会与家属协商达成一致,迁移241国道边3座散坟。

倡导环境整治,保持干净卫生。2012年以来,远安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真金村指导所有农户对照远安县“最干净户”标准整改销号。全村厕所革命完成26户,养殖污染整治32户,拆旧复垦5处,整修污水管网500米,放置垃圾桶400个。每季度评选“最干净户”“最美庭院”,“扫干净、码整齐、收通豁”成为农民群众的自觉行为,面貌焕然一新。规范垃圾清运制度。

禁燃烟花爆竹,保障茶叶品质。几年前因某种元素超标,茶叶出口被退货。通过咨询专家,这种元素超标主要是因为燃放烟花爆竹对茶叶品质有影响。2019年,村委会下定决心开始推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红白喜事严格执行到位的,村委会奖励现金200元,2021年4个户获得奖励800元。

【责任编辑: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