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最新消息

“俊”润咸水“秀”“生”耕深山“美”——记宜昌市税务局脱贫攻坚先进典型王俊生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4日18:32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何英)他是税务干部,又积极奔向精准扶贫主战场,对“三农”工作情有独钟、默默奉献;他是基层领导,却主动请缨担任村第一书记,对精准扶贫政策了如指掌、熟稔于心;他是城区干部,却长年驻守兴山咸水村,每周“五天四夜”坚守寂寞;他是一家之主,却不得不在单位、家庭和驻地往返奔波……

他就是市直驻兴山县咸水村扶贫工作队长、第一书记王俊生。

王俊生照片.jpg.jpg

王俊生在走访群众路上。(通讯员 供图)

2012年,已是县局副局长的他,连续四年担任县局“三万”工作队队长。2015年,中央发出精准扶贫动员令后,他第一时间请战,担任县局驻黄粮镇高华村的第一书记,三年后高华村脱贫出列。2018年税务机构改革,他又服从安排、勇挑重担,担任市直驻咸水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

兴山咸水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农业生产资源稀缺,交通不便,贫困人口基数大。精准脱贫时间紧、任务重、困难多。进村之初,恰逢道路维修改造,他乘轮渡、坐摩的、靠步行“三驾齐驱”才进村。在工作队驻地电站,他“一不怕苦、二不怕累、三不怕脏”,自己动手扫院坝、除杂草、种菜、做饭,自费买炉子、捡柴火,为“温暖过冬、长期战斗”做好准备。从此,他吃住在村,扎根在村,和村干部一道,与老百姓同心,并肩战斗,努力为贫困群众干实事,做好事。

咸水河畔党旗“红”

2020年疫情期间,他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连续30多天,与村组干部战斗在一起,以贫困群众的健康平安为重点,推行了“2356”防疫模式。即两防,外防侵入、内防扩散;三分类,汉返、外返、常住村民分级管理;路卡、村、组、屋场院子、农户五级防控;抓好村组道路封闭、消杀、体温监测、宣传劝导、应急处理、物资保障等六大环节。咸水村无确诊、无疑似、无留观人员,取得了抗疫的决定性胜利。县委组织部在《兴山组工》专栏进行了专题宣传推介。

村党支部是带领贫困群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咸水村党支部近三年换了三任书记,人事更迭频繁。为了实现人动旗不动,人换工作不松的目标,王俊生和村两委干部,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全面规范村党支部工作;坚持按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更新完善党员文化活动阵地建设,集中展示以党建为引领,脱贫改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最新成果;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加强村务公开与监督,修订完善制度,聘请廉政监督员,发挥村民代表的积极作用。

王俊生(中)上门解决村民刘家福(左一)投诉问题。.jpg.jpg

王俊生(中)和村干部走访群众问计问需。(通讯员 供图)

要想富,先修路。他与村两委班子深入研讨,一致把改善交通作为突破口,积极联合镇村领导、市县工作队共同向上级争取将进村道路扩宽硬化,大幅提升通行能力。四处筹款修建郑院漫水桥,解决四个半组500多村民过河通行难题。打通困扰七组麻林河居民点5户13人的“断头路”,畅通贫困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现如今,咸水已经实现6米宽水泥路进村,3.5米路进小组、进院子、进农户,水泥路已经覆盖全村绝大多数贫困户。

深山瑰宝城里“俏”

人们常说:你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对农民的感情就有多深。一双蓝布鞋、一个黄背包、一顶白草帽就是帮扶干部王俊生的日常装备。“不是在村里就是在进村的路上”,就是他扎根边远山区精准扶贫的真实写照。

一路宣传一路歌,他跑遍了13个村民小组,向508个贫困户宣讲帮扶政策、发放农技资料、制定脱贫增收计划。三组交通不便,大规模养殖种植受限。组长唐登府想增加收入但方法不对路。他们一起分析谋划,根据该户实际,想出了增收多元化破解产业碎片化的点子,2019年老唐一家年收入突破5万元。

咸水村有核桃1600亩,但管理技术不过关,树大产量低。他联系专家上门为果农服务,建立微信服务群,成立技术服务队,手把手传授技术,核桃质量产量大幅提升。在调动贫困群众发展生产时,他还积极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七组建档立卡贫困户焦启贵,临近春节还在为生猪愁销路,王俊生听说后主动联系商家,第二天就冒雪上门收购。

咸水村村委会主任毛光远、市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王俊生上门调解村民纠纷。20220804091131.jpg.jpg

王俊生(右二)和村两委干部走访群众。(通讯员 供图)

2018年12月12日,兴山县咸水村土特产专卖店在宜昌市锦绣天下小区顺利开业,加上咸水村旅游电商超市、常盛专业合作社、销售能人尹世能三个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了农户自产自销、农村经纪人代销、农超对接促销、专业门市展销的四种模式,形成了农户+农业专业合作社+村电商超市+市专业门市的销四级售网络。每年为农户带来现金收入300万元以上。

脱贫攻坚,关键在增收;增收的抓手在于产业,在于落实“一户一策”。咸水村近年发展了蜂蜜养殖、高山绿色蔬菜种植、特色高端药村种植、茶叶、小水果、传统养殖(猪、牛、羊、鸡)、全域旅游等七大产业。分类落实五个一批,安排村内就业102人,落实外出务工649人,320户发展当家产业,整体搬迁104户,低保五保兜底1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日子越过越红火。

口碑行动人心“暖”

咸水村是个整体条件较差,历史欠账较多的村。由于种种原因,总有极少数贫困群众在脱贫之路上行进的慢一些,困难多一些。

“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王俊生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坚定地规范发展全省唯一村级慈善组织—咸水微尘众爱扶贫联合会(简称微尘众爱基金会),推出脱贫攻坚口碑计划,成为巩固脱贫攻坚的第三道防线(产业补贴、低保兜底、基金救助)。基金会筹资出资,通过口碑行动具体实施,像一双有力的大手托起特困群众的脱贫梦。赢得了人民群众好口碑,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县主要领导多次大会表扬。

据统计,基金会累计筹资230万元,推动实施咸水村脱贫攻坚口碑行动,为小区28亩园田增肥53吨,104户易地搬迁贫困户受益;看望特困老人15名,留守儿童33人,大病救助20人,红卡户群众去世慰问16户;资助贫困大学生新生17名共3.4万元;奖励发展产业带头人7名共14000元;开展送戏下乡活动200多名群众观看;购置发放保洁用品150套;免费发放爱心蔬菜、防疫物资6万元。

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咸水村于2016年率先出列,2019年以优异成绩通过省级验收,贫困群众全部脱贫,满意率接近100%,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咸水”正在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在兴山县城后花园熠熠生辉。他本人连续两年被表彰为全市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荣获“兴山最美扶贫人”,“全市税务系统道德模范”等光荣称号。

【责任编辑: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