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们在一起商议问题。记者邹前俊 摄
小区内新安装的晾晒架。记者邹前俊 摄
记者邹前俊 通讯员丁熠 向倩
走进夷陵大道144号传输局小区,看到小区里路面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有序,刷白后的楼梯间亮敞,没有野广告和杂物。很难想象,一个月前这里还是停车管理混乱、环境卫生无人打扫的杂居小区。
让小区实现华丽转身,是因为郭效义、代本根等21名热心老人组团当起了小区义务“管家”。一个月来,在大公桥街道和胜利四路社区指导下,制定管理规定、装道闸、划车位、打扫卫生……老人们忙得不亦乐乎,把小区管理得井井有条。
今非昔比
老小区焕发“新颜值”
“小同志,你找谁?进小区要先登记啊!”8月1日上午,记者敲开小区门卫室的门,一位佩戴红袖章的值守老人认真询问。记者说明来意并登记后老人才开门。
走进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沥青路面,以及院内停放有序的小车及电动车,一排整齐的不锈钢晾衣架,以及花团锦簇的绿化带。一号楼前的阴凉处,三五成群的居民惬意地揺着扇子,有说有笑拉着家常,其中几位还佩戴着志愿者红袖章。
“小区以前可不是这个样子,环境很差,多亏了郭效义、代本根他们这些热心人,才把小区管理好。”居民郭祥凤说,特别是去年小区改造后,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该小区共有3栋居民楼,72户170多人,原是宜昌市传输局宿舍。1995年房改后,小区成了无物业管理的杂居小区,大门敞开,外来人员、车辆可自由出入,盗窃时有发生,院落及楼道没人打扫,随处可见塑料袋、果皮等垃圾,绿化带里杂草丛生;私家车、摩托车和自行车乱停乱放。
“我去不远处的和平佳苑小区参观过好几次,同样是老旧小区,人家搞得这么好,真心羡慕啊!”今年70岁的郭效义是2017年上任的业委会主任,在他多方奔走下,去年该小区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
在改造工程实施前,社区与业委会通过走访居民、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切实将居民需求落到实处。去年10月,经过改造的小区,环境面貌发生了大变样。
组团服务
81岁婆婆自愿当“管家”
早在5年前,单位委派了一家物业参与该小区管理,因管理不当,近年来与业主积累了大量矛盾纠纷。小区改造后“硬件”上来了,但后期管理几近“瘫痪”。今年6月30日,物业留下个烂摊子后就撤离了。
郭效义、代本根、唐斌、朱大芬等热心人坐不住了,他们主动承担起了打扫楼道、院落、清垃圾等活儿,并且每天早晚在小区义务巡逻。“看到小区又脏又乱,心里真不是滋味,没有物业,我们就自己管。”郭效义说,从7月1日开始,在街道和社区指导下,该小区开启了“自治”之旅。
去年小区改造中,郭效义全程参与设计规划、道路刷黑、协调施工方等,而且每天在施工现场当“监工”。以前一到汛期,小区年年发生内涝,改造后问题解决了;楼顶重新做了防水,解决了房屋漏水问题……他为小区付出的努力,让许多居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郭效义发起自治管理的倡议后,很快就得到了一群热心居民的响应。
在郭效义牵头下,21名热心老人组团义务当“管家”,这支平均年龄68岁的队伍中,年纪最大的金云芳今年81岁,年纪最小的刘文荣也有56岁。他们3人一组,每天轮流在小区值班。
“党和政府的政策那么好,出钱出力给我们改善居住环境,作为小区的一员应该参与进来。我们这个队伍非常团结,大家决定用自治的方式让小区改头换面。”金云芳婆婆说,郭效义为小区做了很多事,让她非常感动,于是响应倡议成为小区自治管理人员之一。
居民王女士说,小区环境比以往改善了许多,这要归功于“自治”组的热心老人们,他们认真负责,把实事办到了居民的心坎上。
破解难题
小区自治走上正轨
“小区本来就没几个停车位,却经常被外来的临时车辆塞得横七竖八,我们的电动车经常都不好进出”,“监控设施不完善,我们的安全感也很差”,“小区居住的多为老年人,缺乏活动空间”……面对居民提出的停车、卫生、治安等诸多问题,自治小组一一想办法解决。
“管理这个‘家’不容易,但大家没有丝毫怨言。”郭效义说,自治小组在社区及社区民警的指导下,多次召开协调会,最终达成“不收取居民一分钱物业费”的共识。
在自治中如何赢得居民的信服?“管家”们决定首先解决呼声最高的车辆乱停乱放问题。一个月来,他们整合小区内的有限空间,重新规范划定停车位32个,按照每月120元的价格收取停车费,也作为小区自治经费的重要来源。与此同时,还增设了电动车停放区。
停车问题解决后,“管家”们又在小区大门安装道闸和监控探头,发挥“驿站”的值班室作用,安排人24小时值守,把好外来人员进入关口,外来车辆不再随意进出乱停乱放。
经过一个月努力,小区管理渐渐走上了正轨。看着自己一手管理的小区舒适的环境,自治小组78岁的代本根说:“我是一名党员,能为小区做点事很开心。”
如今,小区邻里关系越来越融洽,邻里互助也成为一种习惯。说起小区近一个月的变化,居民黄女士喜悦感满满:门口加装了道闸,外面的车进不来了;小区门口的值班室24小时有人看守,感觉更安全了;电动车有了专门停放的位置,不用担心飞线充电消防隐患;小区内的乱堆乱放不见了,院落、楼道也有人定期清扫……
“目前小区自治谈不上盈收,我们参与值班也不讲报酬,趁着现在身体硬朗,把小区环境搞好了,住得更安全、更舒心,就让我们有了获得感。”郭效义表示,接下来还将争取原单位的支持,将一个闲置的停车库改造成小区活动室,并对小区部分墙面进行美化。
郭效义介绍,他们自治小组21名成员中有8人是党员,“下一步,将争取设立党支部,吸引更多老党员加入到筑堡工程中来。”郭效义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