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最新消息

为谋民生之利 ——宜昌市民政局半年工作掠影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05日09:07 来源: 三峡晚报

西陵区墨池巷社区的社区客厅

宜昌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青山到五峰渔洋关镇鞍山村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宜都市“520”结婚登记集体颁证仪式

白龙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内,老人可享受各项健康服务

白龙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伍家岗区江山社区幸福食堂里,老人开心就餐。

伍家岗区张家坡社区“小板凳 大民生”协商议事会

首席记者高伊洛

通讯员蔡冬梅

杨世楚 李陈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人民群众满意,是民政工作的宗旨和要义所在。

“家门口就有养老中心,各种服务一应俱全,特别方便。”寻常巷陌,老人们的心声是“老有所养”的最佳诠释。

“这笔救命钱,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大山深处,救助对象的感慨,是兜底民生保障的最强例证。

“社区就像家一样,温暖温馨。”街头巷尾,居民们的好评,是强基筑堡,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美丽缩影。

2022年上半年,宜昌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紧贴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顺利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

聚焦民生保障,民政爱民有温度

“陶大爷,您身体最近怎么样?7月低保金领到了吗?”

“拿到了,现在我透析医疗费用报销的多了,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生活负担。”

7月20日,远安县洋坪镇,社工站工作人员来到新增低保对象陶大爷家中,关心他的生活情况。

陶大爷一家两口,原本主要靠陶大爷打临工维持基本生活。今年,老人突然查出患尿毒症,医药费用大额增加,基本生活难以为继。村民政干部得知此事后,主动上门帮助陶大爷家庭申请低保,每月发放该户800元低保金。通过走访,工作人员核实了陶大爷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并确认陶大爷家庭已落实低保政策。

今年以来,全市民政系统聚焦民生抓保障,让民政爱民有温度。精准施策,兜牢民生底线。推进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困难老人、困难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全覆盖,提高救助标准、细化工作措施、强化民生直达。按城乡统筹思路及时调整社会救助标准,调整后,城乡低保标准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低保占城市低保标准比例超过75%,率先完成十四五指标。

精益求精,完善救助体系。聚焦乡村振兴、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建成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推行“你承诺、我救助,你失信、我惩戒”,实现以告知承诺确认救助对象,救助时效全面提升。市民政局获全国社会救助先进单位推荐提名。

精细管理,破除顽瘴痼疾。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构建民政小脑,夯实数据底座推动服务对象精细化管理。在全省率先自建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线下核查实现低收入人口动态预警监测。搭建高龄老年人动态管理信息数据库,实现高龄津贴“免申即享”。

精心谋划,提升幸福指数。积极推进民政领域改革创新,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通过政府购买、慈善捐赠、资源链接引入第三方开展关爱服务,夯实共同富裕基础。启动“温情家园 向阳花开”“童享阳光”“医路同行”“慈善超市”等6个服务项目,配套资金397.34万元、物资40万元,累计服务困难对象2.59万人次。

精诚所至,遍访千家万户。扎实开展“民情大走访”和“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走最偏远的地方、访最困难的群众,听取基层声音、收集问题建议、形成“三张清单”。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贴地行走,身入心到,主动摸排3万户困难家庭和197家民政服务机构,收集问题建议202个,分类梳理,一事一议,已解决问题180个,困难群众满意度大大提升。

聚焦基层治理,强基筑堡有力度

小区院坝里,摆上桌椅板凳,大家围圈而坐,把问题拿出来亮一亮、辩一辩,找到一致认可的“最优解”。

在宝塔河街道张家坡社区,这样的“小板凳大民生”居民协商议事,几乎每周都会召开。

“运河小区刚刚改造完成,大家对后期管理有什么建议?我们不妨畅所欲言……”

最近,协商议事会再度开场,社区党委书记洪娇抛出议题。

“小区要大家一起管,我建议每家每户排个班,我第一个报名。”居民周功成说。

“养狗问题一定要严管。有些遛狗居民不讲文明,楼道里经常有狗屎。”一位居民提出。

约半小时的会议,大家激烈探讨,不断磨合,最终达成共识:小区楼道卫生由居民共同负责,排表值班,每天清扫一次;养犬加强监管;每月评比文明住户,每季度表彰奖励。

在全市各个社区,这样的居民议事协商会已成常态。“老百姓的事、老百姓商量着办”,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这正是筑堡工程的核心要义所在。

作为市委市政府实施筑堡工程的核心部门之一,宜昌市民政局聚焦基层抓治理,让固本培元有力度。

市民政局印发《宜昌市社会工作人才专项引育行动计划》《宜昌市新时代社区大讲堂工作方案》,实施高层次社工人才引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专业化提升、社会工作人才培育“三大工程”。开展2022年宜昌市“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名书记工作室”选树活动,挖掘选树一批先进典型,引领社区建设工作。

着力推广“五民工作法”,在全市社区全覆盖成立居民议事协商委员会,探索总结宜昌城乡社区议事协商规范,印发《关于加强社区(村)协商的办法(试行)》,探索推进未来社区建设。

坚持党建引领社会组织政治方向,筹建社会组织总会,建立“宜家人”服务平台,对全市社会组织实现标准化管理。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文明创建、乡村振兴工作。

强力统筹,地名管理品牌化。加强社区地名文化品牌塑造与传播,围绕“筑堡工程”文化休闲场景建设要求,印发《关于开展地名文化进社区行动的通知》,推动屈原地名文化进社区,进一步增强社会凝聚力。

聚焦养老服务,老有所依有高度

“这里每天都有主题活动,有专业社工带着我们绘画、做手工,生活很充实。”在白龙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1岁孙爷爷正忙着画画。老人一边接受采访,一边却不舍放下手中的笔。

“每天都会来,吃饭、康复理疗、休闲娱乐,一样儿都没落下,还结交了很多朋友。”老人说。

该养老服务中心位于西陵区白龙井路,由宜昌市社会福利院承办。中心里,幸福食堂、医疗康复室、棋牌室、茶艺室、阅览室、书画室等一应俱全的设施,可为周边老年朋友提供医疗康复、助餐服务、书画兴趣培训、心理疏导、健康养生等多元化服务。

自2021年1月运营以来,该中心已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康复理疗、文化娱乐等服务逾2.5万人次,得到社区及全市老年群体的一致好评。

记者了解到,在宜昌,这样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是遍地开花。

宜昌市民政局全力推进全市167家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全覆盖,全市养老机构设置护理型养老床位13514张,占比53%。开展特困供养服务机构管理体制机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加强养老标准化建设。

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也是全市民政系统的重要养老惠民举措。

“覃奶奶,家里的适老化设施还好用吗?”

“蛮好,现在在家里方便、安心多了。”6月8日上午,枝江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邬光明带队验收马家店街道适老化改造情况。

记者了解到,覃奶奶是低保户,老伴也身患重病,主要靠两个女儿和女婿赡养。在老人家里,验收组看到安全扶手、防滑地垫、淋浴椅等基础适老化设备已安装到位,燃气报警器、安全监控摄像头、紧急呼叫报警器等智能化适老设备也在使用中。

今年年初,《宜昌市2022年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对在册家庭的住宅及家具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对符合条件的给予3000至6000元/户的补贴。印发《宜昌城区养老护理员补贴津贴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养老护理员补贴津贴制度,入职宜昌城区养老服务机构的本科以上和专科(高职)护理员享受3万元、2万元一次性入职奖励,工作满5年和10年的养老护理员分别享受5000元、10000元的长期养老护理奖励补贴;取得养老护理资格证书的养老护理员分别享受100-1500元/月的岗位津贴,推动养老护理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聚焦社会事务,让城市与青年双向奔赴

“今天我们自愿结为夫妻,将共同肩负起婚姻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5月20日,一场以“弘扬婚俗改革,创建文明家庭”为主题的宜都市首届户外集体颁证仪式,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户外颁证现场举行。50对新人以全新的形式共享幸福时刻,以文明定格浪漫瞬间。

粉色气球、鲜花草地……沐浴着初夏的阳光,在绿草茵茵的草坪上,50对新人携手步入会场,仪式现场弥漫着甜蜜的气息。整场活动包括新人集体宣誓、嘉宾颁证、打卡留影、婚前辅导、“全国五好家庭”“全省文明家庭”获得者徐荣耀老师上台讲述他们的爱情故事等环节。

此次活动是宜都市推广现代婚俗文化的一次全新尝试,是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全新举措。

而在全省婚俗改革试验县,远安县婚姻登记处同样颇为用心。2月22日当天,该县政务中心婚姻登记区为新人开展婚姻辅导服务,新人同绘手掌画,共绘爱心墙,写下对爱的憧憬和祝福,祝愿新人百年好合。

在中心城区西陵区的夷陵广场,2月22日举行的溪林街头歌会上,则邀请了当天领证的新婚夫妇集体“晒证”,让全城见证、祝福他们的爱情。

“正好今天领证,这场音乐会,将是我们最难忘的回忆。”“感觉宜昌越来越年轻了,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日子把大家聚在一起,也把我们的爱传递给大家,希望大家能找到心中所爱,更爱我们的家乡。”谭乐、瞿梦雪夫妇和袁文洲、李佳夫妇分别表示。

现场,还组织了50对单身男女开展相亲派对。他们手拿气球,“同听一首歌”,在歌声中了解对方,表达浪漫。“宜昌是一座很温暖的城市,为我们想得很周到,我觉得已经爱上它了。”手持气球,安徽女孩小杜一脸幸福。

今年上半年,全市民政系统践行“为青年人筑城”理念,开展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活动,完善婚姻登记网上预约、咨询服务,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跨市通办”。积极倡导文明婚俗,引导新婚夫妇简办婚事,举办“5·20”集体颁证活动,服务对象332人。

“德高莫过于爱民,行高莫过于利民”。未来,全市民政人还将牢记“为民”初心,恪守“爱民”责任,务求“利民”实惠,只要人民群众有需要,宜昌民政人都会在您身边。

【责任编辑:曹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