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魂和吴菊芳在宜昌
吴菊芳日记手稿
1929年,吴菊芳在宜昌与李汉魂邂逅并恋爱。1932年两人结婚。
记者冯汉斌
宜昌籍的吴菊芳女士是中国现代杰出女性,是著名抗日将领李汉魂的夫人。她的曾祖父吴廷华是吴氏家族在宜昌的始祖,曾当过宜昌道台,百年前的道台府是当时宜昌豪华的巨宅,可惜整座宅房毁于日军的炮火之中。吴菊芳祖父吴朝昌在云南做过知县,曾出使越南安南。吴朝昌生六男一女,四子吴洪敞仅有一独女,即吴菊芳。
吴菊芳一生经历丰富,见证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在抗战时期,毕业于中山大学的吴菊芳创办广东儿童教养院,组织抢救队从水深火热的沦陷区抢救、收养3万多在日寇铁蹄下遭受蹂躏的难童,并让难童接受教育,备受后人敬仰,被誉为“万童之母”。据统计,在办院的7年里,儿教院先后共收养难童3万多人,为国家战时儿童的生存和成长作出了很大贡献。抗战期间,吴菊芳还曾与邓颖超一起合作,为前方战士募捐,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新中国成立后,李汉魂吴菊芳夫妇先后受到邓小平、叶剑英、邓颖超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可以说,吴菊芳的一生,全是大历史的细节。而记录这些细节的《“万童”之母私人录:吴菊芳日记》近日由花城出版社整理出版。这部跨越六十余年的宜昌女性日记,不仅呈现了这位中国女性的成长与力量,也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战争与政治风云变幻。可以说浓缩了吴菊芳传奇的一生。
《吴菊芳日记》堪为一部近现代私人史
吴菊芳女士的日记手稿从1937年开始,她时年刚满二十六岁,与李汉魂将军结婚五年,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并开始担任广州市育婴院长。日记手稿结束于1998年,即吴菊芳女士去世的前一年。除了1950年至1960年因种种原因没有记录日记外,从1937年至1998年的日记全部保存完好。而1950年至1960年这十年正好是吴菊芳开始在美国立足,筚路蓝缕,筹办餐馆最艰苦的一段岁月。
“这是一个敢爱敢憎、自强自立、拥有传奇色彩的女人;一个孝顺的女儿;一个生育了六个孩子的母亲;一个与丈夫甘苦与共、执手走过五十五年风雨的妻子;一个不管是担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夫人还是儿教院院长,抑或是中餐馆老板都尽职尽责的女强人;也是一个感受了无数海外华侨远离国家的颠沛流离命运,并对国家有着无比支持和热爱的华侨。而这本日记就是她一生跨越60年的写照。”《吴菊芳日记》的整理者罗媛女士认为,近代以来,日记成为人们了解世界、追寻历史细节的重要载体,比如梁启超访美的《新大陆游记》、《胡适日记》等。但是,像本书这样一本由出生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记录的,跨越六十余年,经历朝代更替、抗日战争、政治风云变幻,横跨两个大洲的日记却是少之又少,“吴菊芳女士出生于清朝的末年、中华民国建立前夕;成长于各路军阀垂诞中央政权,全国陷于动荡之中;在抗日战争前夕成家,在抗日战争中立业,并为前线募捐、慰问士兵、建立儿教院、抢救难童;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举家远渡重洋、游览考察欧美;在政治风云变幻中,留守美国,开创餐馆事业三十年;而在晚年,回到中国探访旧友,与难童相聚;并以80岁的高龄重新开始生活,学习游泳、京剧、唱歌、旅游。可以说,这部日记是“一部近代现代私人史、一部人类学调查志,一部中国女性命运的史诗。”罗媛说。
日记中的宜昌充满着怀念的温情
吴菊芳的曾祖父吴廷华曾被咸丰皇帝任命为宜昌知府,几年后,被任命为宜昌道台。据吴菊芳回忆,当年的宜昌道台府住着吴家祖辈三代加上管家、乳娘、保姆以及帮佣、车夫和大大小小的使唤丫头,一共有几十人,在当时是宜昌的一个大家族。
然而吴菊芳并不是在这座豪宅中出生。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全国掀起了波澜,武昌宣布起义之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瓦解,各路军阀虎视眈眈垂涎政权,全国陷于动荡之中。为避战祸,宜昌道台府合家离城,前住猇亭避难。吴菊芳就是在这次逃难途中,出生于路边的一个棚子里。在吴菊芳只有一岁零两个月的时候,她的母亲陷入了一场家族莫须有的“丑闻”中。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吴菊芳的母亲以死明志,而后来也发现,所谓“丑闻”完全是一场误会。母亲早逝,父亲为官在外,吴菊芳的童年无异于无父无母的孤儿。所幸吴菊芳的祖父对其疼爱有加,不仅照顾其饮食起居,而且成为吴菊芳的启蒙老师。
据吴菊芳女儿李浈教授回忆,她母亲18岁那年,前国民革命军四军(北伐时以“铁军”著称,参加武汉战役后改为四师),经沙市到宜昌进行整编休养以及补充兵员,由此四师的高级官员常常到道台府来聚会,母亲正式结识父亲,也就是四师副师长李汉魂。李汉魂在订婚时问母亲:“做我的妻子,你有什么期望或要求?”“帮助我进大学读书。”她回答。1935年,吴菊芳进入中山大学农学院学习,是当时录取的八个女生之一,而且她那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并且肚子里怀着第三个孩子。
在《吴菊芳日记》中,有关宜昌的内容随处可见。在1938年2月8日的日记中,她写道:“报载敌机袭武汉、宜昌,父亲及祺弟均无信来,甚为念也。”1968年3月25日,身在美国的吴菊芳在日记中写道:“收到润芳信,寄来约50年前照片,三老爹尚健在,使我很高兴看见小时长大之花园。”这里的花园,就是她小时候生活过的宜昌道台公馆,而日记中的润芳,是吴菊芳的族弟。
值得一说的是,吴菊芳的另一族弟吴郁芳是著名楚辞学者,1996年英年早逝。生前,多病的他一直受到吴菊芳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经济资助。
曾与林语堂、张大千、胡蝶等名人时相过从
《吴菊芳日记》中,记载了她与许多政经与文化人物的交往,比如,1938年,吴菊芳组织慰劳会,在香港与邓颖超等一起合作为前方抗日战士募捐;1943年,应邀去江西赣州,会见蒋经国夫妇,并参观儿童新村;1982年,受中共中央统战部邀请赴北京参观,受到邓小平、叶剑英、邓颖超、廖承志、萧克等的接见等。
日记中,记载了不少她与一些文化名人如胡蝶、张大千和林语堂等的交往,饶有意味。1942年9月12日,她首次记录了与电影明星胡蝶的交往:“晚胡蝶及其夫潘友声来家食饭,两夫妇颇令人爱护。”1944年元月19日日记写道:“中午请林语堂食饭,林曾到工作团、教院参观,对两处均甚好评。又约林谈话,请教他读书方法及对教院儿童教养方法,晚出韶关听彼演讲,听众特别多。”1966年11月22日,她在日记中写道:“伯元请张大千,我与张头次见面在成都,于右任请客,头次食熊掌及许多名菜,我都忘了,想起来已20年以上了,往事真不堪回首也。”此后的1968年10月24日,吴菊芳还专门参观了张大千画展,“此次山水云最多,闻最便宜的八百元一张,贵的数千元。”
关于胡蝶,日记中还有续闻,1962年3月28日,吴菊芳日记再次提到了她:“与胡蝶见面,她仍很年轻。”次日,她再记:“胡蝶请食饭,家境似甚清寒。”1989年4月26日,胡蝶在她日记中最后一次出现:“胡蝶死了,我很喜欢她,惜两次去加拿大均未看见她也!”屈指算来,距最早那则有关胡蝶的日记,已过了47年之久!
吴菊芳还是一位文艺爱好者。1949年的日记写道:“这几天被小说《飘》将我迷了,两周来已看完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