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最新消息

建立“共享法庭” 共建社会诚信体系 “宜荆荆恩”法院共签司法协作协议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2日08:33 来源: 三峡晚报

首席记者高伊洛 通讯员石志宏 何骏怡 实习生倪睿璨

8月11日上午,“宜荆荆恩”法院司法协作协议签订仪式暨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宜昌举行。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四家中院院长共同签订《“宜荆荆恩”法院司法协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四地法院将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保障民生权益、保护生态环境、助推法治政府等重点领域开展司法协作。

这份协议缘起于今年年初的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湖北民基律师事务所主任殷书国提交的一份《关于加强司法协作,为“宜荆荆恩”一体化营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的建议》的提案。

协议包含五大方面内容

建立“共享法庭” 共建社会诚信体系

《协议》主要协作事项涉及跨域诉讼、矛盾纠纷化解、审判执行协作、智慧法院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等五大方面。

跨域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统一立案标准和服务流程,建立网上立案、跨域立案协作机制,探索建立管辖争议快速协商机制,四地中级法院立案庭共同成立管辖争议快速协商工作组。定期将不诚信诉讼当事人名单信息共享,探索建立“宜荆荆恩”城市群不诚信诉讼“黑名单”“黄名单”信息库,嵌入内网审判系统,系统自动识别并提醒。

矛盾纠纷跨域实质性化解方面,跨域协同共享调解,探索建立“共享法庭”,通过共享调解场所、融合调解力量、汇集专家资源、集约管理人员、实现调解资源集约化供给。依托“共享法庭”,强化在线调解平台互联互通。让身处异地的当事人在“家门口”跨域、便捷、规范参与在线调解。

审判执行协作机制建设方面,探索构建区域重大案件一体处理制度,推进建立案件会商机制。加强执行工作联动协作,完善执行查控和执行信息共享机制,落实失信被执行人联合信用监督、警示、惩戒机制,共同推进“宜荆荆恩”城市群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智慧法院应用体系建设方面,共享区域内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探索建立“智慧服务”共建共享机制,四地法院共同推进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非接触式”诉讼服务,推动实现数据共享交换,探索建立区域共享数据库。

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拓展学术协同研究深度,探索建立区域内司法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人才跨域培训和互派交流,建立司法联席会议机制,解决司法协作中出现的问题。

从一份提案到四地签约

解决司法实践中现实问题

“没想到仅仅半年,提案就从纸上变成了现实举措,要为司法机关的效率点赞。”协议签订现场,提出该提案的省政协委员、湖北民基律师事务所主任殷书国说。

殷书国说,“宜荆荆恩”城市群山水相依、地域相近、人文相通、经济相融,自古以来交流密切,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四地法院在立案、调解、执行等方面需要司法协作的地方很多。

殷书国在提案中建议,共建共享推进调解联动机制,推行跨域诉讼,探索区域重大疑难案件会商,实现资源共用、信息互通、经验互享。建立执行工作协作机制,实现执行办案的“同城效应”。

《协议》中,提案中的许多建议都变成了现实。“合作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已经超出我提案时的预期。”殷书国认为,《协议》落实落细之后,一定会在实践中产生新的亮点,真正解决司法实践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四地司法协作

宜昌法院今年重点做什么

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孙惠波介绍,今年,宜昌中院在与荆州、荆门、恩施四地法院司法协作上,将重点突出以下方面:

和荆州中院协作方面,共同持续严厉打击非法采砂刑事犯罪。下一步,希望通过联席制度加强信息互通,深化问题研判,及时梳理归纳类案裁判,形成审判指引,促进类案裁判尺度统一,筑牢生态安全防线。

和荆门中院协作方面,携手加强有关在建项目和民生工程的司法服务保障,比如近期开工的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对于项目建设中可能出现的各类跨区域矛盾纠纷,将依托司法协作机制,将跨域调解、诉讼、审判执行等合作事项落到实处。

和恩施中院协作方面,加强五峰、长阳等基层法院与恩施巴东、鹤峰等基层法院的联系协作,推进清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建设。建立区域内环境资源审判专业资源共享制度,打造区域生态环境司法修复示范基地。

【责任编辑:曹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