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经济“顶梁柱”作用,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宜昌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贡献经信力量?近日,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庆荣。
记者: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工业稳则经济稳。今年上半年,宜昌市工业运行有哪些亮点?
丁庆荣: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疫情冲击,宜昌工业经济承压前行,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期中卷”。产业裂变实现新突破,从细分行业看,在全市规上工业37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上半年保持增长,增长面达到86.5%。培植动能取得新进展,全市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总量稳居全省前列,均居全省第2位。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全市共新增规上企业45家,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435家。
记者:扩大有效投资是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宜昌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扩大工业投资,来实现今年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的目标,助力宜昌“强产兴城、能级跨越”?
丁庆荣:宜昌紧紧围绕今年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增速18%的目标,以“奋战三季度、决胜下半年”的姿态,狠抓投资蓄动能,以工业经济的稳增长为稳住全市经济大盘。狠抓余量。宜昌聚焦全年1400亿元工业投资和850亿元工业技改投资目标,将目标分解到县市区和具体项目,压实工作责任,紧盯统计在库投资余量,加大调度力度,确保应报尽报。提升增量。健全工业项目调度与服务机制,共同打造重大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链条,强化对13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的主动服务,重点推进邦普宜化配套原料及磷酸铁项目、冠毓新材料碳纳米管和导电剂建设项目等一批新入库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支撑发力。全力支持邦普循环废旧电池循环利用项目、安琪酵母绿色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人福药业小容量注射制剂生产基地项目等建成投产。聚焦产业链供应链薄弱环节、关键核心零部件缺失环节,紧盯跨国公司资本避险转移和沿海产业分散投资动向开展产业链招商,吸引供应链上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来宜发展。
记者: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宜昌正全力打造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市经信局将如何优化营商环境助企发展?
丁庆荣: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帮助企业稳预期、强信心、快发展。市经信局结合省、市开展的“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以及省、市“解难题、稳增长、促发展”企业帮扶活动,全力打造“双千”服务升级版。抓主体壮大。用足用好用活目前各级出台的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加强政策梳理与整合,动态更新我市惠企纾困政策清单,推动各级惠企政策宣传到位、落地见效,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扎实推进“一起益企”中小企业帮扶行动,重点做好订单不足、产值报零、亏损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纾困工作,落实县级领导“1对1”对口帮扶机制,实施“一企一策”定点帮扶。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赵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