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最新消息

秭归非遗文化在产业融合中焕发生机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15日11:48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彭晖)8月11日,位于秭归县茅坪镇建东村的曲子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上万粒传统植物甜酒曲从生产线流向全国各地,标志着秭归又一家“活态”非遗企业建成投产。

微信图片_20220815113948.jpg

当天,在曲子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里,甜酒曲、腐乳曲、白酒曲、米酒酿等五条发酵产品生产线同时启动,粉料、和面、塑形、裹粉、发酵、烘干、包装,现场的传承人运用传统非遗技艺和各种现代科技创新设备,忙得热火朝天,整个车间溢满浓浓的酒香。

《屈氏酒曲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谭灵焱介绍,屈氏酒曲制作技艺已有百年历史,以屈氏酒曲为主要原料的米酒、黄酒在在湖北街知巷闻,但制曲技艺却日渐衰败,濒临失传。在工厂建成之前,只能依靠自己的非遗工坊,小范围的培养当地的酒曲制作传承人;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建成了工厂,成立了公司,不仅产量提高,后期传承人也会逐渐增加,不再愁制曲技艺会失传了。

微信图片_20220815113942.jpg

2020年11月,《屈氏酒曲制作技艺》被秭归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21年,秭归县拨付专项资金200多万元,提供厂房用地3000平方米,扶持谭灵焱在茅坪镇建东村建成集非遗技艺传承、发酵产品研发生产、文化旅游研学、文旅商品开发于一体的“活态”非遗传承企业。

建东村一组的李艳芬是公司的一名传承人,在车间,她负责和班组的同事们将野外采收洗净的辣蓼草进行粉粹,然后按照比例和进米粉之中,制成植物甜酒曲的主要原料。她介绍说,以前工厂还没建成时,制作酒曲的原料配比、和面发酵时长等全靠人工拿捏,现在有了科学技术设备,不仅配比更科学精准了,和面更轻松了,效率和产量也提高了,更主要的是,这项技艺现在能带来收入,将来传承学习的人也会增多。

微信图片_20220815113957.jpg

近年来,秭归县按照非遗“技艺类项目产业化、演艺类项目职业化”传承发展思路,大力扶持传统非遗技艺类项目发展,先后在全县扶持培育楚寨发酵、山均制艾、屈艾、慢工绣艺等多家非遗企业,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据了解,《屈氏酒曲制作技艺》2020年立项时,秭归全县的代表性传承人不足10名;2022年初,传承人已增加至32名。2022年,《屈氏酒曲制作技艺》被列入宜昌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责任编辑: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