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最新消息

寻味兴山 | 昭君竹叶粑粑,家常滋味慰人心

发布时间:2022年08月25日19:34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出品:荆楚网宜昌编辑部

策划:余正华、闻玉强   出镜:杨晓婉

摄制:田智松   后期:游畅游、稅  浪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闻玉强 通讯员唐炜、万丹丹)每一种味道的背后都有一种久违的温暖的记忆,就像儿时的老面馒头带着母亲特有的味道,一直萦绕在心头,乡愁难却,乡味更是难以释怀。本期“寻味兴山”去海天酒店品一道算不上小吃的家常面食——昭君竹叶粑粑。

微信图片_20220825173620.jpg.jpg

昭君竹叶粑粑,家常滋味慰人心。(田智松  摄)

在湖北方言中,一般把馒头称为或粑粑。放学回家扔下书包,冲进厨房找粑粑吃,曾是无数70、80后的集体记忆。

所谓的竹叶粑粑就是,蒸馒头时在竹制蒸笼里垫上鲜竹叶,出笼的馒头有淡淡竹叶清香。

馒头,北方别称“馍”“馍馍”或“蒸馍”,中国传统面食之一,传说是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所发明,是一种用发酵的面蒸成的食品,是中国人日常主食之一。

微信图片_20220825173558.jpg.jpg

海天酒店师傅演示石磨磨粉。(田智松 摄)

决定馒头品质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原料和工艺。在“寻味”过程中,记者在海天酒店发现一盘手工石磨,可以演示手工碾磨小麦。海天酒店负责人孙俊先介绍说,昭君竹叶粑粑制作时加入了适量没有去掉麸皮和麦胚的全麦粉,吃起来有嚼劲,营养价值更高。

微信图片_20220825173607.jpg.jpg

昭君竹叶粑粑原料高山小麦。(田智松 摄)

老一辈人在蒸馒头的时候,都会留一团“老面”放在面缸中保存,让其自然发酵,使其充满乳酸菌和酵母菌,成为“酵子”,下次蒸馒头时,直接作为“面引子”使用。昭君竹叶粑粑制作时仍然保持了“老面发酵”的传统工艺,这样馒头口感更丰富,风味十足。

微信图片_20220825173553.jpg.jpg

采摘新鲜竹叶。(田智松 摄)

昭君竹叶粑粑最大的特色自然要属竹叶的参与,盐水浸泡洗净后的新鲜竹叶托起起滚圆的面胎,经过水蒸气的蒸腾,竹叶和小麦的香气与营养已浑然一体,融竹之营养、竹之清香、竹之文化于一体,带来氤氲在竹叶里的自然美味。

此外,中医养生理论认为,竹叶有清凉解热的功效,还有抗氧化,抑菌等作用, 竹叶粑粑还被赋予了健康养生的意义。

微信图片_20220825173612.jpg.jpg

昭君竹叶粑粑最大的特色自然要属竹叶的参与。(田智松摄)

关于“昭君竹叶粑粑”的源起,孙俊先还饶有兴致给我们讲了一个好听的昭君故事:相传,儿时的王昭君常在家宅一侧竹林下吟诗抚琴,天长日久,竟引来天上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仙子下凡,悄然隐于竹林,醉心聆听。昭君出塞后,七色仙子依然常来。其中,青霞仙子和紫霞仙子认定昭君会有归期,便不计日月守候于竹林,身躯逐渐化为青竹苑遍布山野及紫竹苑点缀其中。后来,昭君思乡情切,便采集草原麦粟良种托人转送回乡种植,后世乡亲以石磨碾粮为粉面,和水捏成粑粑,再入蒸笼,以昭君当年吟诗抚琴处之竹叶垫底,猛火蒸之。清香扑面,即成美食,以慰佳人乡谊……

微信图片_20220825173543.jpg.jpg

昭君竹叶粑粑成为当地人的心头爱。(田智松摄)

故事终究是故事,寄托着昭君故里乡民们的朴素情感。而采用手工传统工艺制作的老面馒头“昭君竹叶粑粑”早已成为当地人的心头爱。

舌尖上的兴山,百闻不如一“尝”。闻之竹香浓郁,品之清香可口的“昭君竹叶粑粑”,蘸上蜂蜜或佐以辣酱、咸菜,咬上一口,一种久违的味道涌上心头。

“寻味兴山”我们下期继续。

【责任编辑: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