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周威 伍守卿 刁浩然)碧水东流,浩浩汤汤。宜昌,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考察湖北、视察长江的首站,是三峡库区坝区生态屏障和长江流域生态敏感区。
从“化工围江”到“江豚逐浪”,从“长江大保护”到“发展高颜值”,宜昌市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上发生美丽蝶变。
税务部门如何深入践行回报殷殷嘱托、护好一江清水?宜昌市税务部门给出的答案是:做好绿色税收的思想、保护、发展“三篇文章”,打造“税护长江”工程,以绿色税制撬动沿江化工产业绿色转型,形成“清澈的产值”和“可持续的税收”,守护三峡生态屏障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思想联引,推动“优税护绿”
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的政治责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税护长江”观念成为思想之基、学习之要、发展之本。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长江大保护,重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如何抓住党员干部思想革新这个“牛鼻子”,让绿色发展观入脑入心?翻开宜昌市税务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和党员三个层级的学习记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比比皆是。该局采取自主学+集中学、通识培训+交叉培训+嵌入式培训等融合式学习方式,守护绿水青山思潮涌动、入脑入心。
一把手讲“绿色发展”主题党课、“思想破冰 智税助绿”全员大讨论、三峡实验室绿色化工业态近景体验......宜昌市税务局,推出讲座+研讨+体验“三大课堂”,用学术把思想讲深、用案例把思想说透、用实践把思想做实,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汇聚起目标坚定、领会精准、路径清晰的广泛共识。
聚焦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税务助力“精细磷化中心”发展,宜昌市税务局开展“三个自检”行动,对标对表、检视查找、列明清单、限期整改,让绿色发展观、绿色政绩观、绿色生产观成为税务干部的自觉追求。
组织联建,打造“强税护绿”
宜昌“一半山水一半城”,多个县市区临江而居。如何优化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共同弹好“税护长江”协奏曲?宜昌市税务局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政策服务分散的局面,建立体制顺畅、组织有力、党员有为的税收护绿机制,打造全域、全员、全力的“税护长江”共同体。
建优五域绿色发展联盟。长江宜昌段流域经过高新、三峡、猇亭、枝江、兴山等5个县市区,大型化工企业跨区经营业务较多。宜昌市税务局专门成立了以市局党委为主导、5个县市区局为主体的五域联动绿色发展联盟,实行“一个主体对口、一个条线服务”,全方位满足跨区域化工企业绿色发展需求。今年以来,共为138户次化工企业落实留抵退税12.12亿元,占全市留抵退税额度26%。
建强一线护绿战斗堡垒。“让党旗飘扬在服务长江大保护战略一线阵地”。宜昌市税务系统打造市局党委擎旗、县市区局党委出征、支部吹号、党员冲锋四级联动传导机制,成立“猇管家”“枝汇办”“兴无忧”“金种子”等5个党员服务团队,与三宁化工乙二醇项目、宁德时代邦普一体化项目以及兴发集团、三峡实验室等20余个企业项目开展“学习互助、政策同步、发展加速”结对共建,化工产业链延伸到哪儿、“党建红旗”就插到哪儿、“绿色税收”就跟到哪儿。
建立“一亮五比”护江机制。比学习习近平生态发展思想“谁更认真”,比学习化工园区适用税收政策“谁更主动准确”,比服务化工园区纳税人“谁更周到”,比税源管理工作“谁更精细和全面”,比工作效果上“谁更突出”......宜昌市税务系统主动亮承诺,制作“五张成绩单”考核党员“五比”成效,锻造出一批思维迭代升级、精通绿色税制的专业化队伍,确保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税护长江”的“最后一米”。
服务联手,创新“智税护绿”
湖北省委赋予宜昌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战略定位。宜昌把打造“清洁能源之都”作为践行长江大保护、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名片,全市水电总装机2822万千瓦,占全国7.6%,居全国第二,规划13个抽水蓄能站点,总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相当于再造一个三峡电站,“电化长江”产业在切换新能源船舶的赛道中领跑,且预计“十四五”末,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30%以上。税务部门如何更好服务绿色产业发展?
宜昌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泽民介绍,该局主动开动好税收优惠、以税资政、税收服务“三驾马车”,用税收智慧、税务担当护绿长江。
以税惠绿,用税收政策撬动绿色发展。促成“将磷石膏纳入增值税即征即退范围”政策出台,年均帮助化工企业减税1.5亿元。全面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优惠政策,为沿江化工企业代表兴发集团及关联公司落实各项优惠19.78亿元,推动“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五大工程,综合排放削减30%,“四废”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宜都兴发化工一次性留抵退税2.6亿元,企业用这笔退税款采购磷矿石材料、投入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研发,税收政策引导企业转型、护绿一江清水东流的效应显著。
以税资绿,用税收分析服务绿色布局。税务部门主动对接区域性绿色发展规划,围绕“电化长江”、抽水蓄能、风光水储一体化等产业,成立政策分析团队和税收服务团队,聚焦绿色发展实践问题,撰写“税眼看经济”调研20篇、提出“税务方案”60多篇,获得宜昌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16次,形成了“项目规划招引找税收政策、产业结构运行找税收分析”的生动局面。
以税助绿,用税收服务助力行业升级。编制《支持宜昌长江沿线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税收路径指引》,主动匹配化工企业应享政策,推行“一户一档、一企一策”网格化服务,畅通企业适用生态环保税制的“绿色通道”,引导沿江化工企业“向绿而行”。为三宁化工乙二醇项目量身定制减税降费“清单”25条,办理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3.32亿元。三宁化工借助退税资金成功引进全球顶尖双氧水工业设备与技术,建成全省首个5G智能化工厂,实现了由传统磷化肥向绿色化工新材料转型。
业务联动,深化“治税护绿”
“服务”与“治理”,犹如绿色税收的“双拳”。宜昌市税务部门以精细有效的税收治理现代化筑牢长江大保护的“税收生态屏障”。
联合治税护“底盘”。发挥“联”的优势,联合28个市直单位提请宜昌市人民政府在湖北省率先出台《宜昌市税收共治实施办法》,推动排污单位在线监控、排污许可、城乡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等数据接入政务数据“大脑”,并刚性约定数据共享方式、格式、范围和频率,动态精准掌握征管对象、征管方式等数据,实施基础事项网格化、调查核实清单化,加强环保税等绿色税收监管,倒逼沿江化工企业从被动减排到主动环保,冲锋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新赛道,让“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成为宜昌城市“标配”。
风险管理守“底线”。用好“数”的资源,开展宜昌市磷矿开采企业税收风险筛查应对,分析企业经营异常数据,开展行业精准监控。通过汇聚、加工、整理行业的企业生产、运输、安全、环保等信息,形成磷矿环保税风险异常预警、磷矿产量与炸药用量配比异常预警等自创指标8个,实行内外数据聚合,优化风险指标模型,完成风险分析应对22户,查补税费款1.84亿元,堵漏征收成效显著,倒逼长江流域磷化工企业安全稳定、绿色转型,写实“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方向要求。
一体监督强“底气”。保持“督”的力度,对内,持续完善以“1+N”、“N合1”为突破口的一体综合监督模式,持续加强绿色税制落实情况实时督导和重点督察。对外,深化税务与财政、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等部门协作,以大数据交叉分析比对等手段,增强一体综合监督效能,发挥绿色税制的正向减排激励机制,让绿色税收融入长江大保护、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走出一条长江经济带发展与长江大保护共赢的绿色发展道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王泽民表示:“宜昌地处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也是长江冲出三峡的第一座大城市,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责任重大,我们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进一步发挥绿色税制作用,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全力守护好这一江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