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聂爽)白露至,秋凉始。9月11日清晨,秭归县长江卫士志愿服务队队长周功虎趁着中秋节后难得的闲隙,组织队员们开展水上清漂人员安全生产培训。
“今年,省委赋予宜昌打造“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时代重任,秭归是坝上库首第一县,我们作为清漂人,要牢记职责,承担起确保‘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神圣使命。”队员们身着统一工装,听着他铿锵的话语,更觉肩上的责任又重了一分。
周功虎出生在秭归县茅坪镇的一个江边小村,世代靠江吃饭,对长江的感情刻骨铭心。周功虎19岁离家参军前,依依不舍,坐在长江边听了半夜涛声。入伍后,梦里也是儿时长江的故事。
周功虎从部队退役后抓住三峡库区移民建设的机遇,投身建设家乡的浪潮中,做起了建筑生意。
三峡工程蓄水后,由于江水流速变缓,上游漂浮物在库区越聚越多,尤其是三峡大坝前的回水区,漂浮物常常绵延几百米。这些触目惊心的场面让周功虎下定决心“我得为长江做些什么!”他开始关注长江清漂信息,蒙生了在长江清漂的想法。
不顾家人的置疑和反对,2006年,他放弃了干得风生水起的建筑生意,瞒着家人,拿出两万多元购买了一条清漂船,义无反顾地开始了风里来、浪里去、水上漂、船上捞的清漂工作。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让周功虎意识到“长江大保护”的时代来了,光靠几个人的力量无济于事,必须发动更多人共护一江清水。
周功虎率先从自己村里渔民“下手”,耐心给大家做工作,组建了三峡库首第一支清漂队。后来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一支由35条私人船只、两条政府自动化清漂船组成的浩浩荡荡的队伍。
从四处找船组建临时清漂应急队,到成立“三峡库区秭归县清漂队”“退役军人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等服务团队,周功虎的执着点亮了三峡库首志愿服务的“星星之火”。据统计,三峡库区的清漂人高峰时达到了近百人,其中有20多名退伍军人。
“清漂是苦活、脏活,没有吃苦精神是干不长的。”为了留住人,周功虎总是带头干最多的、最苦的、最累的活。据他自己估算,16年来,周功虎累计出船6000余次,累计打捞漂浮物超18万立方米。
周功虎默默守护三峡库区环境、保护一江清水的事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他也先后获得“宜昌好人”“宜昌楷模”“十大新闻人物”“湖北省河长制示范人物”称号。2021年,周功虎获得第六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
“只要长江母亲有需要,我们就一直下水、永不上岸”,周功虎的话朴实无华但掷地有声。这个被群众誉为“三峡库首清漂人”,用16年的坚守保护长江三峡大坝最后一道防线,将“守护一江清水,守好三峡库首生态”的铮铮誓言挥洒在汗水中、践行在岁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