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徐欣)“没想到第一次种植烟叶,收成如此可观!”在兴山县峡口镇杨道河村,刚刚卸下农具的李喜娣夫妇喜笑颜开。
谁曾想,这片长满“黄金叶”的土地,在今年年初还是沉睡多年的撂荒地无人问津……
昔日撂荒地变成烟田。(通讯员 供图)
杨道河村境内多山,土地资源贫瘠,属于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过去村里的年轻人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在家“握锄把子”,可用土地少,土地利用率不高是杨道河村发展的一大“痛点”。
“土地对我们来说太宝贵了,在征求了大家意见后,我们决定了将撂荒地进行开垦后实行流转,争取实现效益最大化。”杨道河村党支部书记黄雄介绍。
整治撂荒地。(资料图 通讯员提供)
一开春,黄雄就和全体村干部、部分村民、驻村工作队、公益性岗位带着干粮开荒,并引入了喜娣种植场等4家市场主体,将100多亩撂荒地完成了资源变现。
手中有地,心里有底。为了让市场主体安心发展,杨道河村积极争取9.6万元政策支持建成炕烟房,邀请国网、烟草、农技、林业多个部门上门牵电线、送技术,做实优化营商环境“后半篇文章”。
撂荒地开辟为烟田的第一年就收到了良好效益。(通讯员供图)
“今天光一单底部烟就卖了一万多块钱,如果下次卖品质更好的上部烟和中部烟,我们承包的60多亩田纯收入能超过15万元。”李喜娣夫妇对此非常满意。
“土地流转以每亩200元的价格,100多亩可以流转2万多元,再加上租用炕烟房的费用,总共可以增加近4万多元的村集体收入。我们流转出去的地用来种烟总收入至少50万。”黄雄算了一笔账。
除此之外,杨道河村盘活多处‘沉睡土地’,资源变资产,实现烟叶+羊肚菌+光伏电站规模发展,土地收益增值2-3倍,助推了村集体经济增收。
“我们将持续推动民生实事工程,壮大易地搬迁蔬菜产业配套项目,进一步提档升级基础设施,改善生活居住环境反哺村民。以激活“沉睡土地”为起点,带动全镇各村迈上乡村振兴‘快车道’。”峡口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向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