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荆楚网 > 新闻频道 > 湖北新闻 > 最新消息

兴山峡口:高山有机稻米绘出秋收好“丰”景

发布时间:2022年10月15日12:00 来源:

.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徐欣) 黄澄澄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水稻收割机来回穿梭,伴随着热闹的轰鸣声。日前,兴山县峡口镇的千亩高山水稻迎来了收割期。

“我们种的高山冷水米1斤能卖到10元多,比种普通米高出6、7块钱,划算着哩。”峡口镇琚坪村水稻种植大户刘本强自豪地介绍着,今年他种的湘米和瑞优3399两个品种一如既往的高产高品质。

微信图片_20221014192855.jpg.jpg

峡口镇依山傍水,昼夜温差大,海拔900米以上的土层深厚,富含有机物,种植的水稻长期被高山上的泉水灌溉,滋养出营养丰富的冷水米,这里也是兴山县高山冷水米的种植基地。  

“这是今年新种植的红米,稻米红亮、细长、营养价值高,吃到嘴里满嘴留香,价格也好。”杨道河村稻农彭少华顺手剥开一颗稻米。

峡口镇抢抓乡村振兴机遇,积极发展特色水稻产业,先后引入高山冷水香稻、特色紫稻等品种开展示范推广。在产业政策激励下,目前全镇有岩岭、琚坪、普安、杨道河、石家坝5个村种植特色水稻1000余亩,一村一品、一品一特格局初步形成,琚坪贡米等品牌唱响市场,稻鱼结合、稻旅融合试点也逐步开展,昔日沉寂的稻田被唤醒,稻农的腰包更丰厚。

“我们发展稻鳅综合种植养殖,既保证了粮食产量,也提高了综合收益。”岩岭村党支部书记唐志盔说,自2018年以来,岩岭村带动流转村民土地近60亩,发展了稻鱼、稻鳅等多种共作模式,亩均收入8000元。

发展水稻产业不仅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由此兴起的农耕文化也推动了全镇的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沉浸在稻田里插秧、收割、捉泥鳅带动了农耕经济链条应运而生、欣欣向荣。

微信图片_20221014192906.jpg.jpg

“我们不仅使用有机肥,还开展绿化防控,大力推广太阳能风吸杀虫灯、物联网远程智能测报系统、飞蛾诱捕器等新式杀虫武器。减少或者不用喷洒农药,有效控制虫害,推进绿色水稻无公害化生产。”峡口镇农技中心主任陈永江谈起绿色无公害水稻技术滔滔不绝。 小小稻米实现无农药,无化肥,无除草剂,无激素,无抗生素,无重金属的“六无”标准也离不开数字农业技术的加持,在琚坪村数字化水稻基地里,通过使用大气候农业的大数据平台软件,以农眼、虫感知、农眼全景、智能监管系统等农业智能终端实现对水稻基地的可视化全程监管,致力于打造兴山数字水稻样板。

“我们将利用村庄农田资源,建设稻田创意景观,打造农耕科普、农趣体验基地,推进峡口山水农文化、产业、生态融合发展,以农耕文化、农耕体验、科普教育为核心,建设集高科技农业 + 文化体验 + 创意教育 + 养生度假,宜游、宜乐、宜居、宜养的田园综合体。”峡口镇党委书记郭勇表示。

【责任编辑:闻玉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营业执照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出版机构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合作咨询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