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李尧鑫 韦雪梅)10月31日,秭归县吒溪河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现场,前来关心施工进度的村民与项目部负责人席地而坐临时开展一场别开生面的“现场会”。
“之前产业数字化帮助我们把成本控制下来了,花的钱少了,环境影响小了,果品反而提高了”“自从用上了水肥一体化技术,手机上就能控制施肥浇水,一年要少用好几车肥料”,参加“现场会”的群众充分表达了对后续工程的期盼,并表示将全力支持此类“生态工程”“惠民工程”的建设,主动出地出力投工投劳,推动示范区项目早日完工投产。
吒溪河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所在地秭归县是著名的“中国脐橙之乡”“中国最美外景地”“中国天然氧吧”,绵延64公里的长江岸线贯穿始终,此次吒溪河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惠及2个乡镇5个村,共有优质脐橙1.6万亩,年综合产值72亿元。涉及特色产业、人居环境整治两个板块共计15个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
自9月中旬开工建设以来,示范区项目秉持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支柱产业永续发展建设理念,为建设好致力于建成农旅融合引领、新型产业聚集、生态环境一流、经济发展高速、乡村治理高效、人民和谐幸福的“生态工程”。
项目申报期间,示范区各乡镇、村先后组织开展了15次“村落夜话”,200多场次“屋场会”,指挥部充分听取专家意见,广泛征求群众建议,五次修改建设方案,首重“含绿量”,聚焦山水格局、地域人文,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从提升村容村貌的“面子”问题到污水处理、文化生活的“里子”问题逐个击破,共同缔造一江清水两岸绿的“生态工程”。
什么样的工程才能成为生态工程?如何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项目建设与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建设有机融合?项目建设的成果性和约束性如何取舍?住在江边上的儿女对长江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绿色环保,高质高效成为了摆在项目指挥部面前的一个大课题,能否给出满分答案,关系着一江清水一畔人民的心之所念。
“要立体利用土地,架空错层建设观光平台、打卡点、公测等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减少占地面积”在项目调度会上,指挥部项目负责人指出,示范区项目建设是“生态工程”,必须时刻牢记划生态红线,围绕设施共享、信息互通、科学管控实现项目建设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
示范区内1.6万亩脐橙产业园全面推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其中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减少80%的农药用量,将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至95%,极大提升了橙园的抗旱保水能力。规划51处无动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试点村全覆盖。围绕四美庭院建设实施改造105处,完善农村生活、生产垃圾分类体系。
统筹建设集脐橙加工、仓储物流、信息化于一体的中国橙谷交易中心,建设物联网+,实现产业数字化,完成从花到果,从皮到渣,吃干榨净“零废弃”综合利用,将智慧农业、脐橙大脑、墒情监测、水肥一体化、病虫害防治等数字技术进行普惠式推广,将脐橙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化果园为公园,变产区为景区。
“示范区项目建设让我们有了更长远的未来,看着一江春水两岸绿的风景依旧,百姓的生活却越过越好,村里的工作也越做越顺”家住吒溪河畔的龙口村副书记董健每每提到项目建设,总是感叹良多,充满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