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许艺洋)近年来,枝江市坚持“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原则,聚焦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目标,全面做好“五个着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向纵深发展。
着力健全机制,护航文明实践行稳致远
一是建强三级组织。成立由市委书记任主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镇(街道)、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任所(站)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形成三级书记主抓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强协调联动。出台《枝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宣传、民政、文化、教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定期研究文明实践工作。三是完善考核激励。印发《枝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考核办法》,将中心(所、站)建设工作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考核、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考核。
着力建强队伍,壮大文明实践主体力量
一是建强工作队伍。印发《枝江市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对工作队伍予以制度规范,截止目前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配备432名工作人员。二是建强志愿服务总队。市委书记任总队队长,按照“8+N”要求下设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等16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小城天使”送卫生志愿服务队获中央宣传部表扬。三是建强典型模范志愿服务队。建立志愿服务人才库,培育志愿服务队领头雁。“全国乡村阅读榜样”陈木兰、中国好人薛传根、身边好人韩永艳、周滔等分别组建“乡村伴读 悦读枝江”“长江生态保护”“爱心相伴”“长江枝盾”等志愿服务队,实现志愿服务队伍多元化目标。
着力畅通渠道,实现供需对接精准高效
建立“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工作模式,持续畅通两个渠道。一是拓展线上渠道。通过“云上枝江文明实践”“宜格服务”平台、“12345”服务热线收集群众需求,2022年收集就业咨询、物业服务、空巢老人关爱等需求1000余条,办结率100%。二是丰富线下渠道。在文明实践所(站)服务阵地设置点单台,公布群众需求清单、社会资源清单、项目服务清单,同时通过党员干部走访、志愿者上门等渠道掌握群众所需。通过文明实践平台及中心(所、站)精准派单,为群众提供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矛盾化解、科技科普、医疗咨询、爱心帮扶等服务。2022年,1万余名志愿者下沉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收集群众需求850余条,群众满意率99.8%。
着力整合资源,发挥阵地资源最大效能
建立“主阵地+公共服务阵地+特色阵地”统筹机制。一是建好主阵地。按照“五有”标准,建设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10个,依托中心(所、站)开展“佳节尚文明 志愿关爱行”“强国复兴有我 志愿服务先行”等活动4000余场次。二是整合公共服务阵地。整合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体育中心、图书馆、青少年课外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各类阵地,统筹打造理论宣讲、教育服务、科普服务、文化服务、法律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网上实践服务平台。三是打造特色阵地。董市镇平湖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聘请中国美术学院鲍立雄教授,在宜昌地区率先设计打造集成理论宣讲、文艺活动、科普教育、集体生日宴等功能的文明新风厅。支持“全国乡村阅读榜样”陈木兰,打造百里洲镇“岛上书店”文明实践阵地,惠及群众2万余人。目前,全市已建成特色阵地30余处。
着力打造品牌,推进文明实践提质增效
打造“四村四美六实践”品牌。全市66个村创作“村歌”、72个村举办“村晚”、176个村订立“村规”、151个村编撰“村史”,评选美丽乡镇、村庄、田园205个,开展六实践活动800余场、惠及群众8万余人,相关经验得到省委文明办推介。擦亮特色项目品牌。培育“三分钟讲堂”“乡村伴读 悦读枝江”“好帮手行动”“幸福家伴成长”“群帮博爱”“小善扶老”“笑脸行动”等项目,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文艺服务、助学支教、医疗保健等活动4000余场次,惠及群众20余万人次。“乡村伴读 悦读枝江”项目晋级湖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