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周梓萱 崔冰寒)立冬刚过,寒意渐浓,秭归县郭家坝镇烟灯堡村崔家湾村落的山林间却是一派热闹——30多名村民正忙着铺设管道,从黄龙洞水库引水至黄土包集中供水池。
平均海拔700米的崔家坪村落是典型的半高山地区,难见河流溪涧,邻村的“老龙洞”是该村落70多户村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今年夏季长达3个月的旱情让“老龙洞”水源告急,加之原先架设的管道损坏,供水时断时续,村民们苦不堪言。
“吃水是头等大事,等不得。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就是为了一起出点子、想办法,把吃水问题解决了!”11月初的屋场会上,烟灯堡村党总支书记袁钰容提议道。
“黄龙洞水库建好了,现在水也蓄起来了,比老龙洞近一里多路,我们一起重新找路、架管子引水过来。”村民纷纷建议。“这个办法蛮好,大家出工搞建设,村里可以提供水管。”袁钰容表示支持。
11月10日清晨,崔家坪村落的壮劳力们分组行动,一组披荆斩棘在密林里开辟道路,一组扛着水管、带上工具紧跟其后。经过大半天的奋战,1000多米的水管在山林间铺设完毕,为村落的集中供水池引来了活水。
“今年大旱,村里多次组织村民们进山找水,也找到了几处水源,但要么流量太小,要么不稳定,供不了这么多村民,有的水源又太远,引水成本太高。这回接上了黄龙洞水库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了!”看着哗哗的水流注入供水池,村落理事长邢爱红十分欣喜。
三分建、七分管。为保障供水质效,村民们又一起商议形成了符合村情的供水规则:因为高山气温低水表容易冻坏,不安装水表,而以3元每小时的标准按放水时长收费,收取的水费用于管道和蓄水池的日常管护。村落成立管水小分队,通过民主投票方式推选村民担任村落管水员,负责日常供水管理和管路维护,每月的屋场会,村民们反馈用水体验,对管水员履职情况进行评议,共同维护好来之不易的供水成果。
从“无水可吃”到“引水到家”,崔家坪村落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从“干部独奏”转变为“群众合唱”,齐心协力解决了村落吃水顽疾,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写下生动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