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 罗金海、刘蓓)近年来,当阳市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湿地保护行动,加强湿地的保护、修复和可持续管理,建设了当阳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玉泉风景区花溪湿地、沮河湿地公园,修复了季家湖湿地,拥有湿地面积131.22平方千米,有效保护了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构建了一幅幅绿水青山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白天鹅在季家湖畅游嬉戏。(通讯员 供图)
恢复环境筑巢引凤
“中华秋沙鸭马上就要‘回家’了,我们要在这之前,对湿地公园内设置的保护围网、人工巢穴、监控探头等设施设备再巡查一遍,让它们在这里安心繁衍生息……”11月17日一大早,当阳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巡护管理员胡家春给巡护队员安排任务。
中华秋沙鸭被誉为“水中活化石、鸟中大熊猫”,对栖息环境十分挑剔,从2011年开始,中华秋沙鸭已连续11年打卡当阳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成为该地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生动注脚。
当阳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巩河水库为主体,湿地率47.33%,鸟类、鱼类、水生植物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公园管理处动员农户将靠近湿地水岸的耕地退耕还林,恢复坡耕地、水岸和裸露地植被。为了让鸟儿安家,胡家春等人每年悬挂人工鸟巢200余个,在鸟类集中觅食区设置保护围网100多平方米,安装视频监控前端14处,实行实时监测。
长江流域实行十年禁捕后,纪检监察机关督促水利湖泊、农业农村等部门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湿地公园周边31艘农户渔船全部上岸封存,湿地内全面禁止网箱养殖,取缔水库周边畜禽养殖,严厉打击湿地内钓鱼捕鱼行为,有效改善了水生态环境。监测数据显示,湿地公园内已新增动物种类45种,新观察记录鸟类20多种,植物种类比总规调查数据增加105种。
湖北当阳青龙湖国家湿地公园 白鹭展翅。(金荣军摄)
修复生态清流入江
立冬这天,草埠湖镇楚城村3位村民到村委会反映农田小麦受旱严重,请村委会协调从季家湖放水浇灌麦田。楚城村立即协调镇农办、水利站等管理单位,在保障季家湖一定蓄水量的前提下,开闸放水灌溉农田,缓解旱情。
位于当阳市东南部沮漳河中下游的季家湖,是1960年代为解决沮漳河张家口泵站排涝能力不足围田筑堤形成的蓄滞洪区,后来张家口泵站改造增容后该湖泊便丧失蓄滞洪功能,被分割成大小几十个堰塘,长期用于养鱼、种植莲藕,湖泊面积萎缩1000多亩,水量下降,水质严重恶化为劣五类,成为一个废弃的湖泊。
近年来,该市采取“外源减排、内源清淤、水质净化、清水补给、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投入资金4.28亿元实施季家湖综合治理,修复湖泊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纪检监察机关将季家湖综合治理工程作为重点项目跟进监督,建设单位市建投集团纪检干部从动工之日即进驻项目部,督项目进度,查资金使用,验工程质量,确保建设资金合法合规使用,湖泊生态环境改善取得实际效果。
如今的季家湖,水量丰富,清澈见底,湖中鱼鸟嬉闹,水草绿意盎然,岸边绿树成荫,游人欢声笑语,白天鹅、白琵鹭、黑脸琵鹭等国家级保护鸟类相继落户,我省也首次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脸琵鹭影像。
绿水青山助农致富
“花溪”间伊水潺潺,通透灵动;湿地中山色斑斓,空气清爽。
玉泉风景区花溪湿地2018年初动工建设,湿地面积约23.5万平方米。该地利用位于玉双乡村振兴示范区、背靠玉泉风景区的区位优势条件,修复溪流水体,建设绿化景观节点,配套建设走廊栈道、照明亮化等旅游设施,建成之后就成为游客的网红打卡点。
游客们在草坪上“安营扎寨”沐浴阳光,在阳光下奔跑着追逐蓝天里的风筝,光着脚丫在潺潺小溪中摸鱼……如今的花溪湿地,已成为玉双乡村振兴示范区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堆桂苑、云兮客栈等一批原来以餐饮为主的农家乐相继建成民宿,吸引了大批游客。
随着知名度不断扩大,游人不断增加,花溪湿地优先聘请景区周边有就业意愿的村民,从事保安、保洁、绿化、护林等工作,并将玉泉集镇经营门面租赁给当地4户村民从事农特产品经营。村民们在务农之余,实现家门口就业,月可增收1800-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