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李双骏、王磊、杨玲)农房变楼房、道路平又宽、环境整洁美、产业发展旺……近年来,远安县洋坪镇三板桥村的变化令人欣喜。
据了解,三板桥村位于远安县洋坪镇中部,紧靠沮河沿线,省道洋柏公路、保宜高速穿境而过,版图面积10.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00亩。农业作为该村主导产业之一,前几年,该村面临着规模化、品牌化程度不够以及村民增收渠道未拓展等问题,村“两委”班子看在眼里、急在心头。
“群众的心声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为此,该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遍访,倾听民心民意,征求产业发展、环境改造等意见建议650余条,牵头召开党员大会、屋场会16场,共同商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对策和“良方”。
在该镇党委的支持下,2018年5月,三板桥村形成了量身打造的可持续发展“蓝图”,积极推行“党建+产业”发展模式,引进湖北瓦仓谷香有限公司,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发展效能,打造红色“谷乡”党建品牌效应。
过去,该村水稻种植较为分散、农户各自为营,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不够,群众收益并不理想。“过去,农户种田是‘单打独斗’,现在是一体推动。”湖北瓦仓谷香有限公司负责人说。在镇党委的大力支持协调下,短短几年时间,全村流转1200余亩水田种植优质稻,全程机械化作业,三板桥村已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瓦仓大米”的主产区之一。
2022年9月,宜昌市“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三板桥村举行,稻香袭人,丰收可见。据悉,三板桥村在全力打造优质稻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同时,积极推动瓦仓大米粮油仓储基地和瓦仓大米专家工作站建成并投入使用。粮油仓储基地具备工厂化集中育秧、粮油收储加工、机械化服务、物联网信息数据控制等功能模块,可提供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据了解,粮油仓储基地年产量预计可达1.2万吨,产值将达2亿元。
“‘党建+产业’的模式为我们村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三板桥村村委会牵头负责人谭东岳介绍,三板桥村以“沮漳古韵、瓦仓谷香”为主题,以“一核一心两带两片区”为重点,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大力推动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美化工程及瓦仓大米核心基地建设,持续放大党建引领效应。同时,探索实施“党建+产业+乡村旅游”重要项目,充分利用沮河沿岸自然生态优势,打造集自然风光、历史古建筑、特色水果、蔬菜采摘及红色“谷乡”党建品牌于一体的旅游路线,激发村民内生动力。
据悉,上年度三板桥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余万元,近年来更是先后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称号、县级“远安县最干净村”荣誉称号、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个个都是当家人,村里事现在都成了自家事。”谭东岳说。支部“挑大梁”,党员“唱主角”,群众一起干,充分发挥党员“领头羊”作用和党建引领“粘合剂”作用,将党建引领贯穿共同缔造全过程,把管理、服务的触角及时有效延伸到基层每个角落,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齐心协力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让“共同缔造”成果实实在在惠及群众。
近日,洋坪镇洋坪村占地1500平方米的同心广场建成,这是该镇共同缔造的有效成果之一。该广场按照“三位一体”布局打造,布设“一台一廊一景”,在广场正中修建的大舞台,利用广场右侧的宣传图板打造党建文化长廊,并完善周边绿化美化,该广场的建成,既为村里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解决了周边825名村民缺活动场所的问题。
此前,在征求村民意见建议时,不少村民反映六组的一片空地可以利用起来,也有村民反映需要一处休闲活动场所,经过现场讨论商议,最终综合形成了统一意见,确定了村民参与自主筹工,将该处空地整修改建为同心广场的方案。
一起动手,说干就干。“很多活儿都是村民们自己动手干的,而且参与干活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该村党支部书记吴长涛介绍,村民们热情高涨,都想为此出一份力。
修建同心广场只是洋坪镇强化党建引领、深入践行共同缔造理念的一个缩影。“群众所需无小事。”该镇党委书记乐运敏介绍,洋坪镇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充分调动村民参与共同缔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村民从“旁边看”到“一起干”的转变,推动环境整洁、治理有效、乡风文明、产业发展。据了解,该镇先后召开屋场会80余场次,商定群众关心关注的实事230项,目前其中160项已经完成,惠及群众近7000人,其余事项正在加快推进。